4月9日上午,渝中区“放下手机 观察文明”师生共创装置艺术展在王琦美术博物馆开幕。该艺术展由渝中区委宣传部、区教委联合主办,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王琦美术博物馆协办。

活动现场向参展代表赠送展览纪念画册。李文鸣摄
“渝中区作为重庆‘母城’和全国文明城区,始终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渝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艾正兵表示,此次展览以“放下手机 观察文明”为主题,通过24件装置艺术作品,将青少年对文明的思考转化为可视、可感、可互动的艺术实践,是渝中区探索“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一次创新举措。
渝中区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大美育”厚植文化自信、以“协同化”提升育人效能、以“数字化”创新教育路径,让青少年在文化体验中陶冶情操、释放压力、舒缓情绪,在创意海洋中解锁潜能、提升修养、增长智慧,在团结协作中增进理解、收获友谊、健康成长。

微访谈环节。李文鸣摄
微访谈环节,德精小学《建构重庆》师生创作团队、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梦想箭》《追梦人》师生创作团队分别现场介绍了他们创作装置艺术作品的灵感和收获。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教师银燕介绍,“我们3个校区共2900余名同学,收集了1102张梦想清单,使用了4万6千根扭扭棒。学校利用美术课堂、社团活动、选修课程作为创作场域,用纸张、扭扭棒这些看似平凡的小材料进行创作,用实践诠释了‘平凡材料创造非凡价值’。”

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梦想箭》《追梦人》。任峰摄
展览现场,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放下手机,享受专注之美》、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放下手机,感受生命之光》、渝中区望龙门小学《跃》,聚焦“放下手机”这一主题,让孩子和成年人们去真实地感知世界,远离由手机构成的数据化“王国”。

渝中区望龙门小学《跃》。任峰摄
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校《蔚蓝星球》,将传统扎染技艺转化为可参与的动态艺术,构建可参与的“流动文明实验室”,《经纬·涅槃》通过麻绳的编织、缠绕与悬垂,塑造出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现代艺术语言的全新探索。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夏布空间丨蓝色世界》,让古老的夏布与神奇的扎染工艺完美邂逅,交织出一个宁静深邃、充满艺术韵味的独特天地。

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校《蔚蓝星球》《经纬·涅槃》。李文鸣摄
渝中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联盟《“‘吒’样少年 启成长新程”》装置通过巧妙设计,构建创意空间,致力引导未成年人走出虚拟世界。据渝中区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为渝中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也是渝中区构建“美学、美育、美德”工作路径的重要尝试,集中展示了渝中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果。接下来,该区将继续以学校为主阵地,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提升行业文明创建水平;以实践活动为抓手,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据悉,此次艺术展将持续至5月7日,共展出来自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联盟、区社区教育学院、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及渝中16所中小学校创作的共计24件装置艺术作品。(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