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侨智赋能新质生产力,共绘AI时代创新蓝图 2025侨海创新发展论坛专家发言集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4:34:00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侨海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

论坛汇聚了全球重量级专家学者与海内外领军人才围绕海外创新生态构建与AI融合发展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来自脑科学、工程物理、产业创新等不同领域的专家们,通过跨学科对话勾勒出AI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多维图景,为国际合作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北京市侨联主席陆林:《脑机融合推动人类健康进入新阶段》

陆林院士以“人工智能与脑医学”为主题,展示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交叉融合。他指出,人工智能与脑医学的深度融合正在改变健康领域的发展模式。同时,提及中国在脑科学领域的专利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二,脑机接口技术的突破将推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和军事科技的变革。陆林院士还强调脑科学对人类寿命延长的关键作用,例如通过干细胞技术修复大脑损伤、预测阿尔茨海默症风险等。他还展望了人工智能在微创手术、军事科技、脑控武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认为脑科学与AI的结合将推动人类健康维护进入新阶段。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侨联主席、北京大学工学部主任兼工学院院长段慧玲:《物理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

段慧玲院士提出物理智能与计算智能的协同发展是工程科学的未来方向。她以力学为基础,阐述了人工智能如何通过跨尺度机器人设计(如微纳米机器人)实现工程突破,还强调"具身智能"需要物理环境实践与计算模型结合,以仿生机器人和灵巧手研发为例,说明物理智能在复杂环境中的不可替代性。她呼吁加强工程科学与AI的融合,推动类脑智能技术、药物研发和深空探索等领域的创新。

日本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任福继:《人机共生塑造未来社会形态》

任福继院士描绘了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社会形态,提出“自然人+机器人+数字人”的三人共舞模式。他预测数字人将占据未来生产力的70%,并强调“看不见的软件价值”将超越硬件成本。还以情感机器人和玄武岩纤维材料为例,阐述了AI在康养、文旅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同时警告需警惕AI智商超越人类带来的伦理风险,主张通过"人类大脑进化平台"实现人机协同。

中国科学院院士、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刘嘉麒:《创新促创业,人才是关键》

刘嘉麒院士聚焦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强调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他以玄武岩纤维材料的产业化为例,说明基础研究如何通过创新转化为国家战略材料。他建议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发扬科学家精神,并提出青年是创新先锋,需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和跨学科协同培养顶尖人才。刘嘉麒院士还指出创新必须与产业化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向财富的转化。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王志华:《产教融合实现创新生态可持续发展》

王志华教授分析认为,大学教育需构建“人才培养-成果转移-文明传承”的协同机制。他提出高校应聚焦工程教育四要素: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提供创新性科研成果、推动技术向工业界转移、保存工业文明。王志华教授强调教育改革需服务于社会需求,通过产教融合实现创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华人专家会会长、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教授王希萌:《加强国际间学术交流,构建全球化创新网络》

王希萌教授指出海外华人学者在构建创新协同机制中的独特优势。他以中美科技交流为例,说明留学生和归国人才在推动技术落地中的桥梁作用。他还提出高校与企业合作需聚焦实际应用,通过创业大赛和兼职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呼吁加强国际间学术交流,构建全球化创新网络。

欧亚论坛主席、瑞士欧亚集团CEO朱爱莲:《搭建多层次合作平台助推中欧协同创新》

朱爱莲主席提出中欧协同创新需搭建多层次合作平台,打破文化与地域壁垒。她建议中国企业出海可组建跨文化团队、打造创新品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并利用数字技术降低国际化门槛。朱爱莲强调加强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监测和分析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政府支持平台和场景赋能,助力中国品牌提升全球竞争力。

元禾原点合伙人米菲:《资本与创新协同,早期投资引领科技成果转化》

米菲合伙人从投资人视角阐述了资本与创新项目的协同机制。她提出早期投资需聚焦全球生态构建,通过海外校友网络挖掘前沿技术,牵引地方政府场景赋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她还强调人民币基金在“投早、投小、投科技”中的引领作用,主张通过龙头企业合作和国际化视野,助力科学家创业项目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八位专家以“侨”为桥,从脑机融合到物理智能,从人机共生到创新促创业,从产教融合到全球化创新网络,再到资本与创新的协同,既展现了科技创新的前沿趋势,更凸显了侨海力量在全球创新生态中的重要价值。未来,期待这些智慧成果及建议转化为实际的创新动力,推动全球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让我们共同携手,在AI 时代开启新的创新征程,共同书写全球科技创新的辉煌篇章。侨海创新发展论坛——我们明年见!

相关文章

  • 深圳理工大学启动科研成果发布会系列活动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梁丹)“看到老师们的项目能快速找到应用场景、直接对接企业需求,才明白科研原来可以如此‘接地气’。”4月2日,参加完深圳理工大学首期SUAT Tech-Talk科研成果发布会,首届本科生黄绍恒说。首期SUAT Tech-Talk科研成果发布会以“深理链接,AI创未来
  • 常州首信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取得具有互锁功能的线路板专利,保证线路板运输和移动时的安全性 金融界2025年4月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常州首信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具有互锁功能的线路板”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22706692 U,申请日期为2024年6月。专利摘要显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互锁功能的线路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这些线路板在不
  • 仁和药业:暂无合成生物领域投资或研发计划 每经AI快讯,4月3日,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仁和药业,000650.SZ)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表示,公司目前暂时没有在合成生物领域进行投资、研发或经营的计划。每日经济新闻
  • 侨智赋能新质生产力,共绘AI时代创新蓝图 2025侨海创新发展论坛专家发言集锦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侨海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论坛汇聚了全球重量级专家学者与海内外领军人才围绕海外创新生态构建与AI融合发展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来自脑科学、工程物理、产业创新等不同领域的专家们,通过跨学科对话勾勒出AI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多维图景,为国际合作与高质量发展
  • AI和机器人,广东如何抢跑新赛道? 2025年4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现场。南方周末记者 赵继林/摄“诚挚欢迎广大有志青年、企业家、科学家和投资者到广东投资兴业,推动更多好项目、好企业落户广东。”2025年4月1日,广东省副省长王胜在广东省新闻办举行的《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政策措施》)
  • 赛力斯与北航成立具身智能技术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 天眼查App显示,3月31日,北京赛航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朱乾勇,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服务消费机器人销售等。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赛力斯旗下重庆凤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持股70%、30%。
  • 从1个工作日缩短到“20分钟”,见证审批服务的智能化速度 “我想注册一家企业。”4月2日上午,记者在拉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看到,拉萨柳梧新区企铭网格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人赵尤练正在企业智能审批一体机处,进入企业设立登记栏,通过身份证、人脸识别进行实名认证、信息填报、电子签名、执照领取……以往企业注册需要一个工作日,而现如今,在通过拉萨市企业登记注册场景接入De
  • 处置问题线索1465条,处分433人!甘肃整治医药领域风腐顽疾 聚焦期盼回应呼声甘肃整治医药领域风腐顽疾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纪委监委重点围绕设备、药品、耗材采购等方面强化监督检查,督促卫健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增强公众健康保障。图为近日,该区纪委监委驻区委办公室纪检监察组干部到该区人民医院开展实地走访。宋倩倩 摄病有所医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