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无人车上路“两难”如何破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0:48:00    

技术狂飙多年后,无人驾驶终于跑到商业化运营的临界点。《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落地满2年,《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本月起施行。越来越多城市迈出无人车“合法上路”第一步,而研发多年的上下游企业,对于商业化运营更显迫切。

日前,以“加速推进智能网联车及无人驾驶装备创新应用落地实施”为题,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自贸区金桥片区工委邀请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召开座谈会。一边是技术创新,另一边是安全底线,无人车上路的“两难”如何破解?数据积累、场景开放、规模应用……各方逐一厘清瓶颈难题,也为法规政策的修订提供有益思路。

数据积累:不止于“熬里程”

倘若将两辆无人车放在你面前,一辆车稳稳行驶了一万公里,大多是普通天气和场景;另一辆车行驶了1000公里,却扛住了台风、高温等极端天气的考验。绝大多数乘客或许会选择后者。

然而现实是,大部分无人车仍在“熬里程”。

图为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正在测试中。/文汇报记者张伊辰摄

“从道路测试、拿到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到获得示范运营类资质许可,车企通常需要熬过3年的周期。”小马易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政府事务官黄涵涛抛出困惑。即便企业好不容易闯关成功,走到商业化应用这一步,哪位合作伙伴愿意接收一台跑了近1万公里的“旧车”?根据现行规定,无人车牌照与车辆编码绑定,企业交付的无人车必须是在测试场景中跑过的那辆。

从安全管理角度来说,以里程数为标准,为车企划定“准入门槛”容易理解。但里程数达标,是否与绝对安全画等号?上海几何伙伴智能驾驶有限公司公共关系经理朱逸婷并不这么看。目前,各类软硬件测试对场景库的覆盖有限。尤其是暴雨、大雾等极端天气,企业对此掌握的数据不多。

朱逸婷的困扰并非个案。在积累大量结构化数据后,更多创新企业亟待“解锁”极限场景,测试无人车的性能极值。简单理解,摸清系统的“能力边界”。“能否根据上海的城市生命体征搭建出特色场景?”朱逸婷建议,结合上海的地域特点、气候特征搭建更趋近于真实的测试场景,让企业跑出高质量数据。

相关部门已有不少探索。近日,浦东新区新增开放583条自动驾驶测试道路,不仅覆盖金桥、张江、临港等核心区域,也覆盖了城市主干道、产业园区、港口码头等多种场景。至此,浦东新区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成为全国最大的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区之一。

开放场景的基础上,“无人车”的智慧也仰赖于数据的共享共用。试想这样一幅场景:道路上突发交通事故,无人车尚未“看见”,却能提前数百米从系统中收到事故提醒,主动绕行。

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一季度金桥向相关企业开放175个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数据。业界期待,这类试点能继续扩围,比如进一步共享事故警情等交通数据,让“无人车”从海量数据中跑出更优路线。

示范运营:统一接口是关键

“从道路测试到生产应用,目前正积极筹备示范运营。”上海金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瑜剧透了最新进展。数据显示,该区域内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累计测试里程超18万公里,无人装备测试里程超过4.5万公里。

商业化运营在即,不少企业仍有现实顾虑。

图为不少创新车企酝酿商业化运营。/文汇报记者张伊辰摄

“唯有摊薄单车运营成本,才能实现项目商业化盈利,这背后需要规模化量产支撑。”黄涵涛希望,在约定规模数量、确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允许企业申请无人出租车运营许可。企业可在划定区域内实现“商业闭环”,并以成功范例吸引更多拥有资源实力的后来者入局。

“能否向创新企业开放更多C端场景?”朱逸婷建议,向试点企业开放核心商圈停车场景。比如,由政府牵头改建一批停车位,并统一支付、监测等系统接口,让更多企业便捷地找到应用场景。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标准规则的重要性。

成立迄今8年的上海恩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精耕汽车零部件领域,始终聚焦一件事——如何在复杂路况和场景下确保车门安全打开。此前施行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相关国家标准中将自动驾驶分为6级。其中,L0至L2为驾驶辅助,驾驶员需全程监控驾驶;L3为有条件自动驾驶,驾驶员在紧急情况时执行接管;L4为高度自动驾驶;L5为完全自动驾驶。

“当L4级以上的自动驾驶到来,汽车方向盘会被逐渐取消,车内空间布局也将彻底改变。”该企业市场负责人姜明浩解释,不久的将来,人们能通过简单语音、手势控制车门。目前,其参与了多家龙头车企的智能驾驶项目,但由于行业标准并未统一,各企业接口、协议有所差异,导致项目开发周期慢、效果偏低。

“当无人车飞驰到一定规模量级时,政府部门要及时跟上创新需求变化。”座谈会上,有企业代表认为,应尽快修订相关规定,支持有能力的创新车企独立开展更大范围的示范应用等。此外,还要加快与其他省市在测试里程、标准规则等方面的互认衔接,避免资源浪费、重复投入,也通过降低时间、资金成本,加速创新车企跨区域部署,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原标题:《无人车上路“两难”如何破解》

栏目主编:祝越 文字编辑:占悦

来源:作者:文汇报 王嘉旖

相关文章

  • 从代理商“变身”为光通信线缆“小巨人” 解开这家粤企瞄准AI市场的“密码” 【开栏语】“数智先锋”新程,深调研启新篇。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正以数字化转型驱动产业升级,重塑区域经济新优势。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生产力的重塑与商业模式的再造。从智能制造到智慧服务,从数据驱动到创新驱动,大湾区企业正以数字化为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羊城
  • 无锡全天候政务服务“数字人矩阵”亮相 原题:人机协同打造“7×24不打烊”政府无锡首批政务服务“数字人”亮相“了解投资创业适配政策?找我!”“办理企业登记注册?找我!”“获取City Walk最佳攻略?找我!”“规划宝贝入学最优路径?找我!”……4月11日,随着此起彼伏的应答声,无锡全天候政务服务“数字人矩阵”正式亮相。无锡锡企服务平台
  • 香江观澜:“引凤筑巢”后,香港着力助重点企业“展翅高飞” 中新社香港4月13日电 题:“引凤筑巢”后,香港着力助重点企业“展翅高飞”中新社记者 香卢平4月8日,香港引进的第四批共18家重点企业签约,加上早前引进的66家重点企业,它们在未来数年会在香港投资约500亿港元,创造逾2万个就业机会。长期以来,香港经济以金融、贸易、物流为支柱。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科技
  • 京直播|国新办举行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一季度有关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请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直播时间:4月14日(星期一)上午10:00。
  • 事故频发,汽车智能化与安全要怎么平衡?业内专家开了个会 4月12日,以“科技守护 安心智在”为主题的广汽智能化安全峰会在广州召开,来自产学研领域的代表围绕“智能化与安全的平衡之道”展开深入探讨,共同呼吁行业进一步重视智能化时代的汽车安全,构建多方协同的安全新生态。付于武:“没有安全的智能化是伪命题”冯兴亚:核心目标已从“伤害减轻”到“风险预防”当前,汽车
  • 无人车上路“两难”如何破解 技术狂飙多年后,无人驾驶终于跑到商业化运营的临界点。《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落地满2年,《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本月起施行。越来越多城市迈出无人车“合法上路”第一步,而研发多年的上下游企业,对于商业化运营更显迫切。日前,以“加速推进智能网联车及无人驾驶装备创新应用落地
  • 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今年以来,杭州“六小龙”火热出圈,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机器人等领域持续突破,吸引了全球目光。它们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创新浪潮中勇立潮头的生动缩影——从早期的市场探索者到如今的技术引领者,民营企业正加快成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厚植创新优势诞生于市场经济土壤的民营企业,天生具备创新的基
  • 当前形势下“出口转内销”如何转?怎么销?专家解读 美国滥施关税搅乱全球经济秩序,不少国内外贸企业也可能面临着挑战。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相关的部门、协会、企业已经纷纷开始行动。商务部组织有关商协会、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座谈;实体商超迅速响应,接连宣布将通过加大补贴力度、开通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昨天,中国商业联合会联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