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0:40:00    

今年以来,杭州“六小龙”火热出圈,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机器人等领域持续突破,吸引了全球目光。它们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创新浪潮中勇立潮头的生动缩影——从早期的市场探索者到如今的技术引领者,民营企业正加快成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厚植创新优势

诞生于市场经济土壤的民营企业,天生具备创新的基因。

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社会70%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90%的高新技术企业。据统计,在出口强劲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中,民营企业贡献超过一半。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主导的技术标准正改写全球产业格局。

“民营企业是市场选择出来的,在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激烈竞争,只有保持创新才能存活下来。”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高级专家罗贞礼告诉记者,民营企业正在加快从传统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驱动型,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成为中国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位于中关村科学城的微纳星空成立于2017年,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商业卫星研制的民营科技企业。短短8年时间,微纳星空成功发射了25颗卫星,从最开始的10公斤级、80%以上零部件依靠外采,到如今重量达到1000公斤级,核心载荷和关键部组件全面实现自研,微纳星空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微纳星空卫星副总设计师孙鹏介绍,公司承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中的“天基微波定标一体化设计及验证技术”课题,主要解决定标载荷与微纳卫星平台协同优化设计问题。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卫星可行性论证和方案设计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之中。

202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从2012年的2.8万家增长至如今的42万多家,占比由62.4%提升至92%以上。

“要持续激发民营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引导民营企业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罗贞礼表示。

构建协同生态

尽管成就斐然,但民营企业创新仍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

“以商业卫星为例,该领域技术壁垒很高,民营企业早期在资金链、资源整合、产业链协同等方面面临困难。”孙鹏坦言,高成本、资源缺口和服务体系不完善等,让不少民营企业陷入“不敢创新、不会创新、不愿创新”的困境。

破局之道在于构建“政策+市场+技术”的协同创新生态。比如,北京市海淀区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全力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支持设立星辰未来空间研究院,开展空间信息通信、能源动力等领域的交叉应用基础研究;成立商业航天创新中心,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协同,形成商业航天应用产业创新示范等。

微纳星空正是在这样的生态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内少数具备“方案论证—整星设计研发制造—部组件制造—地面系统—在轨运营”全栈式能力,以及拥有2吨级别商业卫星制造能力的民营企业,并取得商业航天领域“三证齐全”的资质突破。

深云智合创始人刘宇宙建议,政府应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初创民营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同时,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整体效能。

“创新之路荆棘密布,从来都是‘九死一生’。要多措并举解决困扰民营企业开展创新的深层次梗阻,确保相关创新政策真正管用、好用。通过持续创新赋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罗贞礼说。

拥抱科技变革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民营企业正从“技术跟跑”迈向“创新引领”。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达到1.39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41.88%;平均研发强度为3.58%,高于全国研发投入强度,民营企业在研发上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

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实践尤为引人关注——作为国内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的领军企业,沃飞长空凭借300余人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围绕核心技术布局350余件专利,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eVTOL技术体系。2024年6月,该企业完成全球第二、国内首个全倾转过渡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在低空交通核心技术上跻身国际第一梯队。

“我们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对加强技术研发、发展新质生产力充满信心。”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学家郭亮表示,企业锚定“十四五”收官与谋划“十五五”的关键节点,全力推进载人适航证取证进程,打造以eVTOL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罗贞礼建议,民营企业应当坚持“创”为根本、系统谋划科技创新,坚持“链”为关键、打造产业闭环体系,坚持“制”为保障、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创新,主动扛起科技自立自强大旗,积极孵化科技含量高、绿色发展足、产业关联强、市场空间大的未来产业,从政策驱动、技术驱动、市场驱动、资本驱动等多方面入手,确保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目标的实现。(经济日报记者 常 理 曾诗阳)

编辑:聂粤

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文章

  • 从代理商“变身”为光通信线缆“小巨人” 解开这家粤企瞄准AI市场的“密码” 【开栏语】“数智先锋”新程,深调研启新篇。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正以数字化转型驱动产业升级,重塑区域经济新优势。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生产力的重塑与商业模式的再造。从智能制造到智慧服务,从数据驱动到创新驱动,大湾区企业正以数字化为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羊城
  • 无锡全天候政务服务“数字人矩阵”亮相 原题:人机协同打造“7×24不打烊”政府无锡首批政务服务“数字人”亮相“了解投资创业适配政策?找我!”“办理企业登记注册?找我!”“获取City Walk最佳攻略?找我!”“规划宝贝入学最优路径?找我!”……4月11日,随着此起彼伏的应答声,无锡全天候政务服务“数字人矩阵”正式亮相。无锡锡企服务平台
  • 茅台集团赴比亚迪、华为拜访交流 人民财讯4月13日电,4月11日至12日,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率队先后拜访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借鉴优秀企业科创经验,为茅台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创新动力。在比亚迪集团副总裁任林、李巍陪同下,张德芹一行深入了解比亚迪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其在新能源汽车、新型动力电池、轨道交通等领域
  • 关税大战自砍手脚!美媒拉响警报:美服务贸易已岌岌可危 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减少贸易逆差之名,对全球各国发起贸易战。然而当美国自身的服务贸易产业面临被拉入贸易战的风险时,美媒立刻拉响警报:美国就业在贸易战中岌岌可危。△当地时间4月11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表题为《这一美国关键商业领域与其他国家存在巨大贸易顺差,美国就业在贸易战中岌岌可危》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 香江观澜:“引凤筑巢”后,香港着力助重点企业“展翅高飞” 中新社香港4月13日电 题:“引凤筑巢”后,香港着力助重点企业“展翅高飞”中新社记者 香卢平4月8日,香港引进的第四批共18家重点企业签约,加上早前引进的66家重点企业,它们在未来数年会在香港投资约500亿港元,创造逾2万个就业机会。长期以来,香港经济以金融、贸易、物流为支柱。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科技
  • 事故频发,汽车智能化与安全要怎么平衡?业内专家开了个会 4月12日,以“科技守护 安心智在”为主题的广汽智能化安全峰会在广州召开,来自产学研领域的代表围绕“智能化与安全的平衡之道”展开深入探讨,共同呼吁行业进一步重视智能化时代的汽车安全,构建多方协同的安全新生态。付于武:“没有安全的智能化是伪命题”冯兴亚:核心目标已从“伤害减轻”到“风险预防”当前,汽车
  • 无人车上路“两难”如何破解 技术狂飙多年后,无人驾驶终于跑到商业化运营的临界点。《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落地满2年,《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本月起施行。越来越多城市迈出无人车“合法上路”第一步,而研发多年的上下游企业,对于商业化运营更显迫切。日前,以“加速推进智能网联车及无人驾驶装备创新应用落地
  • 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今年以来,杭州“六小龙”火热出圈,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机器人等领域持续突破,吸引了全球目光。它们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创新浪潮中勇立潮头的生动缩影——从早期的市场探索者到如今的技术引领者,民营企业正加快成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厚植创新优势诞生于市场经济土壤的民营企业,天生具备创新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