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桌酒席六七百 礼金只收二三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7:05:00    

阳山县岭背镇。

农村办酒席倾向于在家门口,场地不够宽敞,就借邻居的院子举办。

农村办喜宴时,煮菜师傅们熟练地处理着鸡鸭鱼肉。

在清远市阳山县岭背镇,每当村民有喜事办喜宴,随礼的份子钱一直有不过百元的传统。

这是村民们心照不宣的“约定”。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份子钱只收2毛钱“一个肉包的价格”,后来是五块、十块,再后来,涨到三十、五十。生活水平在提高,份子钱却一直“原地踏步”。偶有从外地来参宴的人瞅了一眼“喜桌”——也是有鱼有肉、有鸡有鸭,便表示不解:“不会亏吗?”

“人情大过天”,近日南都记者探访这个小镇时,村民都这样说。首先办喜宴就是大伙儿聚一聚,不存在铺张浪费;其次,也是图个热闹和高兴。所以,哪怕收支不平衡,大家也乐于庆祝,因为“人情价值”远大于“账面价值”。

“你的人到了,比给份子钱更有意义。”阳山县太平镇沙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袁学友说。

喜宴亏本也开心

村民之间“人情大过天”

彭姐嫁到岭背镇岭背村有十几年了。谈起最近一次办喜宴的场景,还是两三年前的新居搬迁,昔日情景仍历历在目。

当时,新房的院子里支起了几个大帐篷,圆桌上摆着瓜子花生。随着鞭炮声响起,宾客陆续到来。不大的院子里摆满了圆桌,酒席上鸡鸭鱼肉俱全,空气中飘荡着菜香。

厨房里,村中妇女们忙碌着。新鲜的食材从四面八方送来,请来掌勺的师傅们熟练地处理着鸡鸭鱼肉,空气中弥漫着烟火气息。村里十里八乡的,彼此间都非常熟悉,陆陆续续来了约十桌人。

一天的热闹过去后,彭姐也不忙着记账和拆红包。

“为什么?根本没必要!”彭姐说,村子里的份子钱大家约定俗成,“一般都是20块、30块,最多50块。”她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当时准备一桌饭菜,光食材就花费了六七百元,10桌就是六七千,事后份子钱总共才收了3000多元。

“不怕会亏吗?”记者问。

“当然亏啦!”彭姐笑呵呵地回应,“亏点也没关系的!”她说,村里面办喜事就这样,“人情大过天”,图个热闹和高兴。即使收支不平衡,大家也乐于庆祝,有着浓厚的人情味和传统习俗。

礼金从两毛钱涨到几十元

“不过百”份子钱“压力小、不攀比”

何叔现年67岁,出生于岭背镇向阳村。早年离乡求学,学成归来后便在当地任教,直至退休。

谈起自己结婚时的光景,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在那个质朴的年代,场面简朴而欢腾。

何叔的家门前临街,宽敞至极,足以容纳几十桌的宴席。前来祝贺的宾客,大多是邻里乡亲。那时交通不便,基本都是走路来的,近的拎一篮子鸡蛋,远的带两斤红糖,用红纸包着,算是贺礼。远亲们则需提前一日抵达何叔家中。

彼时,举办婚宴无需刻意通知,一两户村民得知消息后,口耳相传,当天整个村子的村民就都来 了。宴席的准备也充满了互助精神,各家各户自发贡献,你家献上猪肉,我家提供鸡鸭,共同拼凑出一桌桌丰盛的佳肴。

谈起当时的份子钱,何叔抽出手,伸出两个手指头说,“就两毛钱!”“毕竟当时肉包子才两毛钱一个”。

从起初两毛,后来是五块、十块,再后来,涨到三十、五十。这些年来,村民的日子也好起来了,喜宴从家里的院子办到了镇上的饭店。但份子钱一直保持“不过百”的传统。

7年前,何叔六十大寿,又办了一场喜宴。这回是村里的“福满楼”,酒席上,连司仪都请了,拿起话筒说着吉祥话。家里人提前订了三四十桌,鸡鸭鱼肉样样齐全,还有城里时兴的龙虾和鲍鱼,以前简易的餐桌也变成了圆桌转盘。

随着通讯手段的进步,喜宴份子钱也从带着体温的毛票变成了手机里的数字,不少亲戚开始通过微信转账向他表心意。此时,若来参加酒席的亲朋好友住得比较远,何叔家还会包车接送。

“这回份子钱涨到了三十、五十,但相比其他地方,涨幅还是不大!”何叔说。

阳山县岭背镇岭背村党支部书记唐基龙介绍,村里面形成的这种份子钱习俗,好处是较为亲民,大家压力较小,也不会攀比。除此之外,村委偶尔还会参与酒席活动,借此增进村民的感情,宣传政策,拉近与村民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从祠堂大宴到亲友小聚

“人到了,比给份子钱更有意义”

黄剑波是何叔的学生,如今已至四十不惑的年纪。他还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喜宴是头等大事。谁家娶媳妇、嫁闺女,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张罗,左邻右舍都来帮忙,灶台支在院子里,大铁锅炖着肉,蒸笼摞得老高,香气飘得半条村都能闻到。碰到大型的庆祝事项,还会在村里的祠堂摆酒席。

但如今,过往每有喜事必办的喜宴也在逐年减少。

“以前村里盖个房子、买个车,那都是稀缺事。”阳山县太平镇沙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袁学友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阳山县的村里物质较为匮乏,谁家买了“四大件”——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都会被村里人视为生活条件较好的象征。那时候,村民也会办喜宴来庆祝添置新家具、新家电。

随着时代的变迁,村里发生了大变化——不过十年光景,村里盖起了新楼房,水泥路也修到了家门口。路不仅通了,还修宽了,摩托车、小轿车“突突”开进了村。

“以前去广州,一天没几趟车,外嫁女到阳山来,一年也回不去几次。”袁学友说。如今,阳山县与珠三角形成了两个半小时的生活圈,人们聚在一起吃饭也就一日来回,视频通话等科技手段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虽然每逢喜事摆上好十几桌大宴亲朋少了,但家里时不时的聚会却多了。

00后晓惠(化名)毕业后考上公务员,回到阳山县太平镇工作。她谈道,如今自己不愿意过于繁琐地布置或参加大型聚会,更喜欢小型、亲近亲朋好友的聚会形式。

科技让联系更方便,交通让相聚更简单,可真正让人情更浓的,或许是人们终于明白——热闹不在排场,而在真心。

黄剑波说,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家整天念叨:出门在外打拼的亲人,能够见一面就是一面,能够多看一眼就是一眼。

“现在来讲,饭桌上你的人到了,比给份子钱更有意义。”袁学友说。

南都调研 总第643期

采写:南都记者 张思琦 供图:阳山县文明办

相关文章

  • 一桌酒席六七百 礼金只收二三十 阳山县岭背镇。 农村办酒席倾向于在家门口,场地不够宽敞,就借邻居的院子举办。 农村办喜宴时,煮菜师傅们熟练地处理着鸡鸭鱼肉。 在清远市阳山县岭背镇,每当村民有喜事办喜宴,随礼的份子钱一直有不过百元的传统。 这是村民们心照不宣的“约定”。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份子钱只收2毛钱“一个肉包的价格”,后来是
  • 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寻美兰陵】春日限定,下村乡的大樱桃花开了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兰陵县下村乡米山子和上村山坡上,大樱桃花竞相绽放,一簇簇、一团团,洁白如雪,芬芳扑鼻,仿佛为春天披上了一层浪漫的纱衣。一株株樱桃花树迎风招展,粉白色的花朵缀满枝头,如云似霞,美不胜收。微风拂过,花瓣纷纷扬扬飘落,仿佛下起浪漫的樱花雨。漫步于樱桃花林间,耳边是微风拂过花瓣的沙沙声
  • 【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妙手匠心“治愈”古籍 李玉波凝神,一贴一补,轻轻压平。在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古籍修复室,古籍修复师胡雅婧正将一沓泛黄的书页小心翼翼地铺展在工作台上。“这是我最近在修复的明刻本《南史》,残损不算严重,但脆化比较严重。”胡雅婧拿起毛笔,蘸上糨糊,将补纸粘贴到缺损处,再用镊子把多余的补纸剔掉……一旁的压书板下,已经修复好的书页平
  • 古人说认真,那是真“认真” 一个“真”字,并非人人认得清楚,若是认得明白,到头来未必有好果子吃。谓予不信,那么不妨引用一则名叫《认真》的寓言加以印证。本文出处《清承明制 : 明清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陈宝良 著,大学问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2月版,已获出版社授权。“凡事何必认真”这则寓言收录在陆灼所著的《艾子后语
  • 东湖评论:聚才兴业,赋能支点 近日,湖北发布《湖北省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方案》,以“十百千万”工程为战略支点,精心构建人才“金字塔”,为支点建设注入磅礴人才动能。这一战略不仅彰显了湖北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更以精准施策、产才融合、机制创新为路径,开辟出一条具有鲜明湖北特色的人才发展新路径。湖北“十百千万”工程匠心独运,以
  • 社区凉亭被改成麻将房?剧名:你们"本事"倒蛮大! 徐汇区长丰坊小区是一个建于30年前的老小区,去年进行了美丽家园改造后环境焕然一新。然而,最近有不少居民向记者反映小区里唯一的花园凉亭被部分居民擅自改造成麻将房了。眼下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长丰坊小区的花园凉亭本该是居民们休闲的好地方,然而,小区花园内的凉亭却根本无法落座。坊记在现场看到,凉亭四周用废铁
  • 宋利:永远活着 儿童乃至少年时,我从不相信人的生命会在某一天终结,因为那时年少,机体生机勃勃,百年是个遥远的天文数字。伴随着成长,我开始懂得了死亡是每一个人都逃离不掉的真相,生死相伴,生的终极就是死。在耳闻目睹了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的生命终结、也曾数次为逝者送行后,我坚信:死是自然规律,是必然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 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方家屯镇开展“传承雷锋精神共建爱心驿站”六个一系列活动 3月,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方家屯镇紧扣“传承雷锋精神 共建爱心驿站”主题,开展“六个一”系列活动,掀起学雷锋志愿服务热潮,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启动仪式:拉开爱心序幕3月5日,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方家屯镇举办“六个一”活动启动仪式。镇党委书记强调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宣布每月5日为“爱心传递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