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进入倒计时。今天(4月18日),记者获悉,神十九乘组正在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由苏州企业参与的空间逆布雷顿制冷项目,创造了目前中国空间站上转速的最高记录,有望提高我国空间热控技术水平,并为未来宇航任务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很骄傲,我们的梦想‘上天了’!”苏州瑞驱电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爱军喜形于色。在他身后,一台台超高速空压机控制器、氢气循环泵品类和形式不一,见证了企业8年多的自主创新之路。

苏州瑞驱电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爱军在给参观嘉宾介绍核心产品。苏报融媒记者 占长孙/摄
约半年前,天舟八号货运飞船随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完成了向空间站运送物资的重要任务。其中,包括36项空间科学实验项目实验载荷,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以及空间应用新技术试验等领域。
瑞驱科技参与的超低温制冷技术实验,涉及稀有气体的压缩膨胀过程,对于未来包括月球基地建设的宇航任务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可为太空食物保鲜,而且能给低温、深低温载荷提供冷量。然而,传统的制冷设备普遍存在体积大、重量重、噪音大、冷量小等问题,这对于太空运输和空间使用来说,都不太理想。

瑞驱科技智能化生产车间。苏报融媒记者 占长孙/摄
为解决这些问题,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1部牵头,组建了涵盖多学科的逆布雷顿空间制冷技术研发团队,对超高速电机驱动的气浮轴承压缩机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努力开创新一代的空间环境超低温制冷平台。作为行业知名的超高速电机驱动技术开创者,瑞驱科技参与其中,成为技术攻关核心成员。

瑞驱科技前台一瞥。苏报融媒记者 占长孙/摄
瑞驱科技专项配备核心研发资源和质量保证团队,针对航天应用场景,识别并完成了多项技术突破,最终按时交付。瑞驱科技前瞻研发中心主任魏延羽介绍,与传统的电机驱动技术不同,这种超高速压缩机必须将PWM频率提升至超过30kHz,才能实现高达数万转的稳速控制。此外,在微重力环境下,任何微小的机械摩擦力都会对电机的运行产生巨大影响,研发团队特别考虑了太空与地面环境差异,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算法来确保电机的稳定运行。
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将超高速电机送入太空开展空间验证。在之后两年的时间里,空间逆布雷顿制冷系统将被一直放置在中国空间站。“公司组建了技术保障团队,随时待命,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持。”瑞驱研发总监李建军说,在“接轨”航天事业的新征程中,瑞驱科技将坚持走硬核创新之路,努力注入更多民营企业新力量。
(苏报融媒记者 朱新国 占长孙/文)
编辑: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