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能穿针引线也能“公主抱” 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还有多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6:55:00    

今年以来,我国人形机器人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大模型的催化下,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而与此同时,很多人也在期待,人形机器人能够成为家庭一员,为我们承担一些家庭保姆类的服务。那么人形机器现在究竟发展怎样,距离进入家庭还有多远呢?

杭州一家机器人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训练出可以进入家庭环境的智能保姆机器人。现在他们的机器人小智已经可以脱离人的操控,执行往透明玻璃杯里倒牛奶的任务。

然而,这距离工程师们的理想预期,还差得比较远。比如小智会经常把水倒洒,而外部环境的变化,比如杯子的摆放位置、尺寸型号,甚至是瓶口角度,都会影响机器人执行指令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小智还存在视觉局限,不能实现往不透明杯子里倒牛奶的动作。

接下来,工程师们还要对机器人进行继续优化。然而,对于机器人进入家庭的目标而言,倒牛奶只是万千需求中的冰山一角。工程师们还在训练机器人制作三明治、拌水果沙拉、用微波炉热玉米、整理脏乱桌台、熨衣服叠衣服等家务技能。

为了让具身智能机器人加快进化,加速训练和数据采集至关重要。上海张江就有一家具身智能“数据工厂”,专门采集海量实操数据,再结合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加强训练,让机器人更聪明。这个数据工厂共有100余台数采机器人,单日产能超过5万条高质量的具身数据。

实际上,除了训练数据短缺,很多训练数据难以共享通用也是制约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的一个难题。今年3月,一个名为“格物”的新一代具身智能仿真平台在上海发布,新的智能平台可以实现一套代码覆盖百余款机器人。

当然,仅有聪明的大脑还不足以让机器人达到进入家庭服务的要求,拥有一个结实、灵活而又安全可靠的身体,同样重要。

人形机器人是技术集成度极高的产品,作为末端执行器,灵巧手具有高度灵活性和精确控制能力,是人形机器人实现精细操作的关键部件。如果说机器人是自动化的“最后一公里”,而灵巧手则是机器人的“最后一厘米”。

北京一家专门研发灵巧手的企业生产的灵巧手不仅能稳稳抓起十公斤的哑铃,还能捏住细小的针线,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完成穿针引线,还可以操作电钻,在木板上精确钻孔。

如今,他们的灵巧手产品已经在全国20家工厂的车间里得到应用。一些功能强大的灵巧手,已经初步显示出超越人类的功能。北京另一家生产灵巧手触觉传感器的企业,能够让灵巧手隔着包装纸,凭借2秒钟的抓握触摸,就能精准分辨里面物体的材质是塑料还是橡胶。

添加了触觉传感器的灵巧手可以轻松拿放生鸡蛋,让抓握力度时刻保持平衡状态,保证鸡蛋毫发无损。它还可以轻松抓起软塌的豆腐、果冻,还有易碎的薯片、蓝莓等食物,还能轻松从纸抽里抽出易破损的纸巾。这些考验的正是灵巧手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对环境物体的细微感知功能。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发的机器人可以轻松实现特定位置80公斤以下重量人体的“公主抱”和转移。眼下,他们正在研究提升触觉感知、智能皮肤、碰撞安全。安全始终是他们最看重的一项指标。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刘吉晓:我们的目的就是保证即使是视觉失效了,与人发生接触了,机器人也要第一时间响应感觉到碰撞、感觉到接触,从而让机器人停下来。

刘吉晓告诉记者,他们整个团队在机器人方面的研发,都是以机器人未来进入家庭,成为一名合格的保姆为目标。随着不断的优化和迭代,他们的养老护理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的时间可能也不会太久。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郭士杰:五年以后,我坚信人形的多功能护理机器人会陆续走进家庭,它不是立即所有的功能都实现了,它有一个过程。

相关文章

  • 金田铜业以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打开一辆新能源汽车的“透视图”,从充电基础设施到三电系统,用铜量已达到80千克至120千克,近乎传统燃油汽车用铜量的4倍以上。铜,凭借其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耐腐蚀性,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品等重要的功能材料。不仅如此,人形机器人中的无框力矩电机、人工智能AI算
  • 能穿针引线也能“公主抱” 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还有多远? 今年以来,我国人形机器人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大模型的催化下,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而与此同时,很多人也在期待,人形机器人能够成为家庭一员,为我们承担一些家庭保姆类的服务。那么人形机器现在究竟发展怎样,距离进入家庭还有多远呢?杭州一家机器人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训练出可以进入家庭环境的智能保姆机器人
  • 15秒看河北丨一泓碧水映远山 邢台市信都区玉泉湖春意已浓,绿水映远山,鹭鸟栖岸边,宛如现实版绿野仙踪。快来这里洗洗眼,享受自然的静谧与治愈。摄制丨赵永辉、张智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 陇拍客|张掖青少年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竞赛火热开赛 4月19日,张掖市第一届青少年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竞赛在甘州区大成学校体育馆拉开帷幕。来自张掖市40所学校的120支参赛队齐聚一堂,共同参与VEX系列工程挑战赛、Super AI超级轨迹赛、太空电梯工程设计专项赛等八大项目的激烈角逐。据悉,此次比赛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实际应用场景,考察学生的编程能力、逻辑
  • 航发科技早盘涨停封单超4.5亿元 大飞机产业链景气度受关注 截至4月21日9时31分,航发科技股价报26.63元,涨幅达10.00%,封单金额4.50亿元,成交额2.22亿元,换手率2.62%。公司所属航天航空板块近期表现活跃,多只成分股同步走强。消息面上,机构分析指出,我国商用飞机及发动机产业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数据显示,未来20年国内商用发动机市场需求或
  • 第六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展开,多项新增运动指标受关注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通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之后,目前,第六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已经在全国各地有序展开。第六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质检测两部分,监测对象为3至79周岁的中国公民,按年龄分为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3个人群。样本涵盖全
  • 科幻作家刘慈欣:人形机器人市场巨大、未来可期 19日上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举行。在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开跑前夕,科幻小说《三体》《流浪地球》的作者刘慈欣接受了总台记者专访,他表示,这一赛事为大家提供一个了解机器人前沿科技发展的重要机会。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发展,人形机器人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科幻作家 刘慈欣:机器
  • 记者手记:“人机共跑”,拉近与未来的距离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手记:“人机共跑”,拉近与未来的距离新华社记者李春宇、张骁在春日跑马热潮再度来袭的4月,一场“人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为路跑赛事添了“一把火”。去年11月,当“天工”人形机器人首次亮相2024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场,为选手“加油助威”时,人们或许不会想到,短短5个月过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