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漂”不动的小镇青年:我选择上班进城下班返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7:45:00    

前段时间一位“沪漂”大学同学来找我聊天,谈最近工作生活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在交谈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对方所说的那种“漂”的感觉。

她说在大城市生活比家乡自由很多,超过30岁还没结婚也不会被人指指点点,人与人之间非常讲究边界,“大家都是各管各,没有人会来管你”,但就是这样一种“漂”的状态令她觉得不自在。我们都发现,大学毕业之后留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同学并不多,即使留下来,过了两三年之后也会回老家,这让她觉得还在沪上“漂”着的自己更加孤独。

我也联想起自己几年前短暂的“杭漂”经历。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租房,拿着刚结束三个月实习期的工资,来到这座新一线城市开启第二段实习。因为是三个月以内的短租,房东把1000元/月的单间房价格抬到了1500元/月才愿意出租,前三个月的到手工资基本上用来支付第二段实习期的必要支出了。

我当时不会做饭,购置了一个电煮锅,买到的食材能煮尽煮,很想吃妈妈做的新鲜饭菜。看上去干净的出租屋有蟑螂出没,跟房东借了杀虫喷雾关上门窗猛喷,小单间只有一扇窗户,通风不畅,灭完蟑螂后独自在小区闲逛到深夜返回,还是能闻到一股令人头晕的杀虫剂气味。原计划休息日去周边景点漫步,真正经历过上班后才发觉,休息日更想要在房间休息,没有出游搭子,比起出门玩,更想要待在房间看一部电影。偶尔听到一阵吵架声,往外看发现一堆人在围观,原来凑热闹看吵架的事根本不分城里乡下。

对城市租房生活的滤镜完全打碎是在一个荨麻疹暴发的夜晚。当天晚上难受得睡不着,天亮后打开手机一看发现已经过了上班打卡时间,才看到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发来的微信消息。虽然没有和部门主任及时请假是我的失误,但当老师指出我初来乍到不及时去加主任的微信,平时在部门里一声不吭没有存在感时,还是有种淡淡的失落。那种一个人生活在城市的“漂”的孤独感在当天达到了顶峰。随着实习结束日期临近,还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情况并没有让我产生焦虑,偶尔还想要下趟馆子奖励下自己。我迫切地想要回家休息一阵,吃上妈妈做的热饭热菜,跟妈妈吐槽我在出租屋里遇到的种种:那次令人意外的荨麻疹,那几只又黑又大的蟑螂,那台不给力的空调……

现在回想起来,出租屋带给我的满足时刻其实并不是没有。我还记得在那个狭小的房间里,我读完一遍《人生》《活着》,熄灯打开电脑看《海街日记》《倾城之恋》,假装自己在一间私人影院,又或是饥肠辘辘时在温暖的台灯灯光下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外卖……我想,比起所谓的更多就业机会,我更留恋的是那种不被外界干扰,可以沉浸式投入一件事情的感觉。

回到老家后,我考上了本地镇政府的编外岗位。骑小电驴单程通勤时间20分钟左右,不用额外操心吃饭住房问题,薪资待遇也符合我的预期,是父老乡亲眼里的“好工作”,于当时想要考编的我而言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过渡工作”。

一旦有人八卦问起我在哪里上班,我都只是讲一个地名,至今也不知道我的工作消息具体是何时从哪里传出去的,那些多年不来往的远亲也都知道了,虽然当时这种情况令我觉得不舒服但也没太在意,对这种打探工作的话题敏感度并不高。八卦的人不仅限于单位之外,在基层政府上班的尤其是临时工绝大多数都是本镇人,有时候觉得知根知底也挺好,但也有不少烦躁时刻,比如当被人问起家住哪个村甚至是哪个小组,家里是做什么的,有没有对象之类的问题,当然这些答案他们也可以通过除我之外的渠道获得。根据六度空间理论,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而在乡镇,我想应该是用不着6个人的。

后来,我由于工作内耗离开了这家单位,这下我开始紧张起信息的流通了。我没有把离职的消息告诉家里的老人,结果这个消息又从别人的口中传到家中,“离职”二字从我的口中流出,在这个小镇荡了一圈,又回到我的耳边。从其他人口中得知我去镇政府上班的奶奶,这回又从别人嘴里得知我不干了。自从我离职以后,她不时问妈妈“嘉月是不是不在政府里做了”,她总是回家说,村里的哪个人在政府里有认识的人,当时听得我很郁闷:我讨厌自己的故事被当作这些人的谈资,也反感他们说自己“在……有认识的人”这样的腔调,更不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普通关系会被他们当成是一种值得炫耀的资本。

我迫切地想要逃离一次次冒犯我边界的家乡,至少再也不想回到这个镇上工作。也许是命运之神不希望我走得太远,那些从距离来看需要租房的,甚至参加笔试面试都需要提前一天前往的工作单位都没有录用我,最终是一家可以满足我每天下班回家需求同时又位于隔壁城区的单位给了我offer。从距离角度来看,这是一份只要我不说,同乡人大概率就不会打听得到的工作,它满足了我对于边界的需求,同时又不会让我回到“漂”的状态。我开始庆幸,我的家乡是一个位于区县交界地带的小镇,而且这里有一条跨市的城乡公交线路,这是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城乡融合发展带来的极大便利。

现在我开始有意识地在妈妈身边学烧菜了,我不确定以后会不会再次出去租房生活,但这项技能我想要掌握,家里不能只有妈妈一个人会烧菜。我也希望,我与老家保持着这样一种可进可退的距离,不仅仅是满足我单方面获取便利,而是我也可以照顾到家庭需要。我清楚地知道,那种在大城市打拼,逢年过节才回乡一趟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至于维护自己的边界,本身也是自己的一项课题,那就继续努力吧!

从往返于城乡之间的一趟趟公交车上,我也收获了不少小确幸。即使不认识通勤搭子,彼此也没说过一句话,但看到同样的人每天都能在同样的时间出现,也会有种安心踏实的感觉。这条路线有不少老年人乘坐,有的专门来家乡的菜市场买菜,因为这里的菜价相对便宜,相互聊聊今天买了啥,也有的嫌待在家里无聊,专门乘公交坐着玩儿,又或者组团去城区的景点游玩,没有班味儿的人果然看上去更松弛,不论年龄。每次在站台上等下班回家的公交,遇到身边有人举起手机拍落日或是路边的花草,我眼中就看到了两道风景。若是遇上车厢内喧嚣,那也没有关系,我就戴上耳机,进入自己喜欢的“场”。那个能让我找到自洽感的来源,也许就是这辆跨市城乡公交吧。

(作者为浙江杭州企业职员)

•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嘉月

责编 温翠玲

相关文章

  • 把准案防形势 筑牢风险防线——农发行贵州开阳县支行召开案防形势分析会 为进一步加强合规管理,提升案件风险防控水平,近日,农发行贵州开阳县支行召开案防形势分析会,总结分析第一季度案防工作形势,安排部署下步案防工作重点。农发行开阳县支行此次会议,在通报近期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情况及警示教育中拉开序幕,用实实在在的典型案例强调案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引导全体干部员工知
  • “漂”不动的小镇青年:我选择上班进城下班返乡 前段时间一位“沪漂”大学同学来找我聊天,谈最近工作生活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在交谈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对方所说的那种“漂”的感觉。她说在大城市生活比家乡自由很多,超过30岁还没结婚也不会被人指指点点,人与人之间非常讲究边界,“大家都是各管各,没有人会来管你”,但就是这样一种“漂”的状态令她觉得不自在。
  • 超半数人认为美国的经济状况自特朗普上任以来变得更糟 据央视网消息,特朗普政府自1月20日上任以来,肆意挥舞“关税大棒”,强推移民驱逐计划等一系列行动引发众怒。据美国法律研究机构统计,特朗普政府在美国国内面临的诉讼已达200余起。分析人士认为,司法与行政对立,正在进一步加剧美国政治混乱和社会撕裂。据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赖斯法律与安全中心“公平安全”网络杂
  • 来看看考咋样!山东省属事业单位笔试成绩、进入面试范围名单公布 关于2025年省属事业单位初级综合类岗位笔试成绩等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年省属事业单位初级综合类岗位笔试阅卷工作已经结束。根据有关规定,现将2025年省属事业单位初级综合类岗位笔试成绩等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查询2025年省属事业单位初级综合类岗位笔试成绩,请登录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网站地址:htt
  • 四川计划招募200名浙江退休教师赴川支教 川观新闻记者 江芸涵日前,四川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招募2025-2026学年“常青藤”计划浙江优秀退休教师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明确计划公开招募200名浙江优秀退休教师赴川开展2025—2026学年支教帮扶工作。本次招募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募、择优选用”和“定县、定校、定岗”的工作原则,招募
  • 好评中国丨“五一”廉洁过节:防止腐败“病从口入” □浩锐“五一”假期临近,家人团聚、亲朋好友聚餐是人之常情,领导干部要明白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哪些该吃、哪些不该吃,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防止腐败“病从口入”。违规吃喝是腐败的“催化剂”。“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四风”问题与贪污腐败往往互为表里,一些党员干部的腐败堕落,就是从违规违法“
  • 从自愿参保到全包模式,“骑手社保”方案如何落地 一千多万外卖骑手在算法与现实的夹缝中疾驰,外卖骑手的权益保障长期处于现行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盲区。随着几家行业内的头部企业纷纷在“骑手社保”上落子,让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再度回到大众的视野。先后出台和试点的“骑手社保”方案如何落地?外卖骑手是否接受?针对外卖骑手的劳动保障体系又应该如何搭建?在美团“灵活
  • 国企80后掌门人为报领导“知遇之恩”,盲目决策致数亿损失 澎湃新闻消息,4月25日,四川省纪委监委刊文披露绵阳城东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何军案。消息称,这名国企掌门人把组织赋予的经营决策权异化为“投名状”,从“带着请示办事”演变为“揣着明白装糊涂”,根据领导“指示”先后12次在多个项目中盲目“上马”,执行上级错误指令,造成国有资产损失达数亿元。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