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小学校长如何提升课程管理水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7:10:00    

①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学生在劳动基地开展实践活动。

②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学生在展示手工作品。

③北京二中学生正在上未来工程师课程。 本版图片均由学校提供

课程建设不是孤立的,与学校的管理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校长如何通过优化管理,来整体推进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专栏第二期特邀请专家、校长对此进行探讨,敬请关注。——编者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与管理者,要深刻认识课程建设与学校管理之间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系,通过优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课程文化、制度及配套条件,沿循文化浸润、制度保障、资源支撑的协同路径,整体推进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学校课程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1

深耕课程文化,引领改革方向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价值导向与精神动力,是提升学校课程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校长应主导构建以“生本、生活、生态、生成、生长”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文化,以文化润泽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打造以生为本的课程文化。生本文化聚焦课程的主体性、个性化与多元化。校长需深刻认识到人是教育的对象、起点与目的,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其完整发展,通过课程建设中的合理留白,给予学生参与、选择的空间和权利。要以学校特色为依托,以“五育”并举为目标,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组织开发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多样化课程,满足学生多元需求。

第二,贯彻面向生活的课程理念。生活课程聚焦学生的学校与社会生活,着眼现实与可能生活,兼重物质与精神生活,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校长应积极将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中丰富的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一要创设课程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体验机会;二要让课程回归生活与实践,将自然、社会、历史文化引入课程;三要深挖课程的精神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思考课程的文化与现实意义,引发其对生命、生存、生活的审思,发挥课程育人的文化价值。

第三,构建生态共育的课程环境。生态课程重视学校课程生态环境建设,显性环境要兼顾美化与教育功能,让文化墙、启示语、雕塑等设施促进学生与环境的有机对话,隐性环境如校风、学风、管理模式等对学生成长同样影响深远。校长要构建以生为本的生态课程,创设课程教学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打造特色文化育人生态,强化学生的课程文化认同。校长要培育课程支持共建文化,带头重构学校课程管理的权力关系,形成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共治的课程管理生态,实现课程管理从权威主导向生态共建的转变。

第四,创设动态生成的课程文化。生成课程具有过程性、动态性与交叉性的特点,鼓励学生调动自身经验与独特视角去理解、体验、创造,并将师生互动成果作为课程资源,发挥师生的能动作用。该课程关注学生成长中的体验感悟和创造发展,体现对学生多元开放、动态成长、释放潜能的价值追求。校长要组织教师依据学生的动态需求与兴趣灵活调整课程,同时确保课程门类与培养目标的动态匹配。校长的学科交叉课程领导力对生成课程建设至关重要,校长需具备课程价值理解力和组织实施力,在理论与实践的交织中革新传统管理观念,建立与新课程匹配的价值观。

第五,深耕持续生长的课程文化。“生长”强调课程的继承性、发展性与可持续性。校长既要将课程建设与学校办学理念、历史文化相结合,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丰富课程内涵。在全球化背景下,校长还应秉持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鼓励将多元文化元素融入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思维能力。

2

建立弹性课程管理制度,保障改革实施

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是课程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校长应推进学校课程管理制度从“刚性框架”到“弹性协同”的转变,构建目标、过程、评价“三位一体”的课程管理体系,健全课程规划、开发、实施、评价机制,确保课程教学改革有章可循。

在课程管理目标层,要健全学校课程规划制度。课程的超前性与前瞻性,要求作为课程建设主导者的校长具备清晰的课程意识与建设思路。校长要基于学校办学理念、课程哲学、价值导向、发展目标及学生情况,发挥顶层设计与宏观规划的课程领导功能,制定科学适宜的发展愿景和课程规划。灵活运用系统论方法,整合转化纵向的国家、地方、校本和不同学段课程,综合规划横向的学校内外各级各类课程要素,联结校内校外,协调各领域、学科,依托多方资源探索校本课程建设,形成具有本校特色与优势的纵横一体化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提供支持。

在课程管理过程层,要完善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制度。在开发过程中,校长要打破行政过度干预,赋予教师课程自主开发与决策权,组织培训并提供资源支持,促进教师由课程执行者向设计者转变。校长要组织建立课程开发的激励与审核机制,可出台荣誉表彰、资源倾斜等激励政策,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教师开发课程并奖励优秀项目,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与创造力。同时,成立专项评审小组审核评估课程,确保课程质量。在实施过程中,校长要明确课程实施的规范和要求,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实施过程的监控、管理、检查与评估。校长可通过不定期听课、评课等方式了解课程实施情况,调整优化课程实施的空间、时间、形式等因素,如设立弹性课时制度满足课程用时安排,采用弹性排课制度协调教师工作量与资源,提升课程实施效果。

在课程管理评价层,要优化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完整的课程并非单一指标所能衡量,校长需从多维度入手构建课程评价体系:一是组织构建科学全面、适用于本校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课程思政”等时代导向与课程自身的规划设计、内容特色、投入效益、实施管理等因素;二是引入多元评价方法,创新课程评价方式,对课程规划、开发、实施和管理过程进行全面评估;三是营造课程评价的文化氛围,帮助教师理解并参与课程评价;四是拓展课程评价主体,纳入师生、家长、专家等多元评价,构建反馈闭环,为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反馈和指导。

3

优化资源、载体与技术协同的课程配套条件

除课程文化和制度建设外,校长还需优化学校的硬性与软性配套条件,实现资源、载体与技术的协同优化,为课程建设添砖加瓦,为课程管理提供支持。

首先,校长需统筹建设学校课程资源。资源是改革的物质基础,校长应统筹教材、案例等素材性资源与设施、资金等条件性资源,提升资源供给力。一方面,加大资源建设投入,完善教学设施和资源库,优化课程教学空间;另一方面,兼顾课程资源配置的平衡与效率,组织优化资源分配机制,优先保障薄弱课程与设施的投入,平衡课程建设与资源支持。

其次,校长要整合协调课程的各类载体。其中,教师队伍建设尤为关键。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校长应强化其专业发展、构建协同文化,推动教师从个体成长走向团队共生,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经验共享与专业成长。为此,校长要为教师制定培训计划并提供培训机会,提升其课程教学素养与教研能力。注重共同体的协同发展,统筹校外专家资源,丰富校内外教研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同时,校长也要重视课程基地、平台等载体的创造性开发,加强校家社资源协同。通过家校协同、校企合作、社区共建、高校共育等方式,搭建校内外融通的课程教学平台,开发特色化、差异化、数字化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学习场所,拓宽其学习渠道与视野。

最后,校长要重视课程管理的技术赋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智能时代,以数字技术推进教育改革如日中天,校长要明确其关键作用,主动组织搭建智能化课程实施与管理平台,促进数字资源与课程深度融合。校长应带头推广云课程、人工智能辅助工具等技术应用,运用大数据动态监测、分析评估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数据,提高课程管理效率,推进课程建设的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作者系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25日 第05版

作者:罗生全

相关文章

  • 中小学校长如何提升课程管理水平 ①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学生在劳动基地开展实践活动。②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学生在展示手工作品。③北京二中学生正在上未来工程师课程。 本版图片均由学校提供 课程建设不是孤立的,与学校的管理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校长如何通过优化管理,来整体推进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专
  • “五一”畅游道林古镇 着汉服赏国色牡丹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陈卓刚 长沙报道春意正浓,国色倾城。2025年5月1日至11日,湖南道林古镇将以“国色牡丹·花漾道林”为主题,盛大举办“五一”牡丹游园会。活动以“着汉服/旗袍免费游园”为核心亮点,融合牡丹文化、汉服体验、荷田小火车、稻草人王国、故事演艺与古镇风情、民谣音乐与南北美食、天幕与围炉煮
  • 榆林市靖边县2025年缤纷四季全民阅读活动启动 春光美如斯,读书正当时。4月23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榆林市靖边县2025年缤纷四季全民阅读活动启动。靖边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京津,靖边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泽,靖边县政协副主席陆宇阳以及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文旅局、县读书协会、新华书店、教育书店等单位和企业负责人参加活动。靖边县政府副县长谢红静
  • “思政+漫画”,探索育人新方式 “这节课我们来画成语‘破釜沉舟’。”4月21日,邱县实验小学五年级4班美术课上,教师邢庆鑫引导学生将成语创作成漫画。邢庆鑫让学生先根据内容准备基本创作素材,再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场景和人物状态,最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中,有的说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有的说在绝境中要勇于自我超越……生动有趣的成语漫画
  • 白河县公安局西营派出所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 阳光讯(记者 奚钦 通讯员 储磊)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法律意识与安全防范能力,4月22日上午,白河县公安局西营派出所民警到西营幼儿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教师和家长带来了一堂生动实用的法治安全教育课。活动中,民警首先从注重家庭教育、树立法律观念等方面进行了宣传,民警以案说法,
  • 香港中文大学校友会联会张煊昌学校与青岛五十八中附属初中缔结“姊妹学校” 为进一步推动青岛与香港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走深走实,促进两地青年深度融合,经青岛海外联谊会、香港青岛同乡联谊会牵线搭桥,4月18日,香港中文大学校友会联会张煊昌学校与青岛五十八中附属初中缔结“姊妹学校”。香港中文大学校友会联会张煊昌学校校长陈思颕,青岛五十八中副校长刘展智出席并致辞,青岛海外联谊会常
  • 2025研学创新发展大会暨贵州研学旅游产品交易活动4月23日开幕 融合文旅资源,推动研旅发展。由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研学旅行协会主办的“2025研学创新发展大会暨贵州研学旅游产品交易活动”将于4月23日开幕。届时,全国文旅行业精英、教育领域专家及研学机构代表将齐聚贵阳,共同探讨研学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与未来发展趋势,促进资源对接与合作共赢,
  • 求是网评论员: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让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同样富足。看一个国家底蕴有多厚重、力量有多强大,一个重要观察角度就是人民的精气神。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中,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强国之‘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