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马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高层交往互动频密。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今年还同时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和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当世界面临动荡与不安积聚、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复苏缓慢,中马乃至于东盟能否携手拨开“阴霾”。

经贸合作“重中之重”
4月16日上午,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在马来西亚国家王宫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见。
在官方发表的新闻稿中,双方都将经贸合作摆上了重要位置。习近平主席表示,“抓紧培育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未来产业合作。中方欢迎更多马来西亚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鼓励中国企业赴马投资兴业”。
而易卜拉欣则回应,“重视区域经济一体化,坚定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愿同中方加强贸易投资合作,共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6年稳坐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之位,马来西亚则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24年中马双边贸易额飙升至2120.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4%,创下历史新高。

美国拉拢 但公道自在人心
如果把时间拉回到2016年,彼时,美国重返亚太之后,把东南亚视为围堵中国的“主要阵地”并把马来西亚视为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在此过程中,美国频繁拉着马来西亚参加 “环太军演”、“金色眼镜蛇”等系列军演……马来西亚一度被美国“委以重任”。
不过,作为东盟里有分量的大国,马来西亚却一直“谨言慎行”,尤其是当美国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马来西亚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清晰,总理安瓦尔就曾公开呛声,“中国在历史上也强大过,但并没有恃强凌弱”。
针对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明确表达了不满,同时强调与中日韩等邻国加强关系的重要性。
去年是中马两国建交50周年,这一年,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顺利收官,马来西亚皇室信托宣布在中国建立家族办公室,同时还成立“中国新型科技产业信托基金”,专门用于投资中国的新型科技产业。这两件事不仅体现中马两国经济高度互信,政治互信也达到高水平。
去年底,马来西亚某民调机构发布最新民调结果,显示77%的民众对华评价正面,84%民众认为两国关系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携手应对关税“阴霾”
访马期间,习近平主席所到之处,皆受到民众热烈欢迎。当地媒体将之称为“两国传统友好关系的新里程碑”。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福建省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曾率团前往马来西亚招商引资。
2013年,作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到访马来西亚。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引用当地谚语“切水不断”来形容两国传承千年的深厚友谊。也正是在这次出访东南亚期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他之前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同构成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作为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中马交往已经深入社会各个方面,我们买的榴莲、燕窝主要来自这里;马来西亚人用的手机、家电则主要是中国造。
未来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中马在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还将有更广阔空间。尤其在数字经济领域,从芯片产业到电子商务、数字基建、数字研发等领域,合作空间前景巨大。
此次访问释放出的重要信号表明,中国将继续在区域合作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与东盟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迈向更高水平。
编辑: 秦扬轲
责编: 赵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