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大同村村委与橙心社工中心联合打造的“新居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圆满收官。活动以“法治护航新生活”为主题,通过“案例+互动”的形式,为搬迁至安置楼房的村民提供法律知识普及与社区生活指导,助力其顺利完成从村民到居民的身份转变。
聚焦新居痛点,量身定制普法课程随着大同村村民陆续入住安置社区,新环境带来的法律与生活问题逐渐显现。为回应村民关切,村委联合橙心社工中心设计“五大主题”课程:
高空抛物警示教育:通过真实案例剖析,引导居民树立公共安全意识;
模拟法庭进社区:以“情景剧+法官点评”形式,还原装修纠纷、邻里矛盾等常见法律问题;
垃圾分类“法”则课堂:结合《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解读分类标准与违规处罚;
防诈宣传“反诈秘籍”:揭露电信诈骗、网络刷单等新型骗局,提升居民防骗能力;
装修纠纷法律锦囊:邀请专业律师解读《民法典》相关条款,提供纠纷解决路径。
互动式普法,让法律知识“活”起来“以前觉得法律条文晦涩难懂,现在通过模拟法庭,自己当了一回‘法官’,一下子就明白了!”村民张女士在参与活动后感慨道。2024年-2025年,大同村共开展律师驻点服务6次,新居大讲堂系列讲座4次,现场设置法律咨询台、知识问答、情景模拟等环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大同村村民保驾护航。社工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摒弃了‘填鸭式’授课,通过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方式,让村民在做中学,真正实现法律知识入脑入心。”
法治赋能社区,构建和谐共治新格局活动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实际问题,更推动了社区治理的法治化进程。村民李先生分享道:“以前装修时和邻居吵过架,现在知道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协商,社区还帮忙联系了调解员,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村委负责人介绍,未来将依托“新居大讲堂”平台,组建“法治志愿者”队伍,让法治服务常态化、精准化。
从“安居”到“乐居”,法治护航乡村振兴作为大同村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新居大讲堂”系列活动以法治为纽带,架起了村民与城市生活的“桥梁”。如今,大同村安置社区内,法治宣传栏、法律图书角随处可见,居民们围坐讨论法律案例的场景已成为常态。这片曾以农耕文化闻名的土地,正以法治为底色,绘就出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