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赏花经济”激活消费新动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9:44:00    

【专家点评】

作者:王艺潼(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副教授)

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抓手。消费市场运行规律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征,把握消费时令节奏,因时施策、顺势而为,不仅能有效激发消费潜能,更能推动多产业协同发展。今年春季,全国多地依托花卉资源禀赋,将传统踏青赏花活动升级为融合文化体验、休闲消费的复合型经济活动,不仅直接带动文旅消费升温,更形成了农业增值、文化赋能、旅游增效的良性循环,为培育新型消费增长极提供了创新范式。“赏花经济”之所以能持续释放消费活力,变颜值为产值、变风景为“钱景”,主要在于升级了“花样”、补强了“花链”、拓展了“花边”。

消费场景有了创造性融合。当前,消费市场正经历从功能满足向追求体验的质变。踏青赏花活动也升级为多维度沉浸式体验的立体模式。各地构建起“日赏繁花、夜观星火、食住行游一体”的复合场景,不仅破解了花期短暂的自然局限,更让游客从“瞬时打卡”转向“深度驻留”,形成“一地生多景、一景带多业”的协同效应。

产业链条有了拓展性延伸。“赏花经济”始于花,但不止于花。当前,各地正积极促进“赏花经济”产业链延伸。一方面,在纵向上做深价值,构建起“种苗研发—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全周期产业链,开发花卉精油、食用花宴、文创衍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另一方面,在横向上推动融合,加快推动形成“赏花+文旅+康养+教育”的跨界矩阵,推出花田写生、芳香理疗等新兴业态。通过纵向与横向的双向发力,催生“一朵花撬动多产业”的生态,加快释放“赏花经济”的乘数效应,实现从“一枝独秀”到“花开满园”的良性循环。

服务体验有了精细化升级。当前,“赏花经济”正从单纯吸引客流向精细化服务运营转型,推动“流量池”向“口碑场”的质效转化。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定制化服务,到结合当地优势推出特色文化体验项目,无一不使消费者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形成“以服务留口碑、以口碑引流量”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可以说,这场始于春天的视觉盛宴,正演变为一场贯穿四季的产业革命。如何破解“花开时人潮汹涌,花谢后门可罗雀”的周期律,成为推动“赏花经济”从现象级热点向长效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命题。

养好“花骨朵”。“赏花经济”以花为本,夯实“赏花经济”可持续发展根基需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在生态层面,需遵循自然规律,避免因盲目引进外来花种导致“一花开百花残”的生态灾难;同时,通过轮作休耕、生态修复等手段维护种植区域的生态平衡,将“花田”视为有机生命系统而非短期消费资源。在科技层面,应聚焦花卉品种改良与种植模式创新,构建“四季有花”的供给能力,并通过不同花卉的时空搭配形成连续景观。

做好“花文章”。“赏花经济”需摆脱视觉消费的浅层逻辑,向文化价值与产业协同要效益。在文化维度上,应挖掘花卉的精神象征、历史脉络与民俗内涵,将自然景观转化为文化符号,通过场景叙事、艺术创作等手段增强体验深度。在产业融合上,应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引擎,催化农业基因、文旅流量等多元要素的交互反应,形成“数据流牵引价值链”的跨界融合生态。

建好“百花园”。破解“千园一面”困境的核心在于因地制宜,强化地域特色识别度。各地需立足本土资源禀赋,将花卉景观与地理特征、历史文脉深度融合,通过文化基因解码形成独特IP,避免简单移植外来模式导致的审美疲劳。在区域协同方面,需建立跨域资源调配与特色互补机制,依托花期衔接、文化呼应形成全域赏花网络,变零和竞争为共生共赢。本质上,百花园建设不是物理空间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特色化、系统化的价值创造,实现从景观复制到文化再生产的跃升。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刘梦、赵明昊、靳昊、孙金行、苏雁、徐鑫雨、宋喜群、李志臣 光明日报通讯员 俞显峰、张伟、齐敬刚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2日 07版)

相关文章

  • 西藏拉萨市: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6.61万亩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官方2日公布,《拉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规划》明确到2035年,拉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6.6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54.92万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9674.59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30.
  • 在号角声里御风疾驰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在湖北十堰的秦巴山深处,一座由旧厂房改造的工业文化地标——东风汽车博物馆近日敞开大门。这是中部地区首座以汽车工业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这里不仅陈列着中国汽车工业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史诗,更折射出一个民族从自力更生迈向科技自强的壮阔征途。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在百废待兴中孕育工
  • “感谢中国救援队作出的巨大贡献” 【记者连线】光明日报驻仰光记者 陈晓阳3月28日,缅甸遭遇7.9级地震,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当地时间4月2日下午1点45分,强震已造成2886人死亡、4639人受伤,另有373人失踪。作为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国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和物资驰援缅甸,充分展现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
  • 韩正会见英国汇丰集团主席杜嘉祺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国家副主席韩正2日在北京会见英国汇丰集团主席杜嘉祺。韩正表示,习近平主席上周会见了包括汇丰在内的国际工商界代表,高度肯定在华外资企业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作出的积极贡献,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支持多边主义。中英关系
  • 【多彩新论】纵向补链强筋骨 横向聚链壮集群 全国每3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搭载“贵州磷”元素;2024年贵州工业投资占比达34.1%,创十年新高;贵州轮胎成为全国轮胎行业首家灯塔工厂……市场、投资、生产,三个发展切面,彰显贵州实体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有分量更见力量。人常说,根扎得越深,树才能长得越大;地基打得越实,楼才能盖得越高。深入人心的这份
  • 郑州银行:2024年业绩逆市迎拐点,科创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 3月28日,郑州银行(002936.SZ)发布2024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28.77亿元,净利润人民币18.6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0.21%;净利息收益率1.72%,成本收入比28.95%,资本充足率12.06%,不良贷款率1.79%,拨备覆盖率182.99%,主要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郑州银
  • 废墟中的生命守护:中方救援持续进行中 【记者连线】光明日报驻仰光记者 陈晓阳当地时间4月1日12时51分2秒,缅甸全国响起警报,悼念地震遇难者。记者所在的仰光苏雷佛塔周边的繁忙道路上,汽车纷纷停下,拉响喇叭,行人驻足,低头静默,这座通常熙熙攘攘的城市仿佛按下暂停键。这一刻,整个国家都在为那些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失去生命的遇难者哀悼。缅
  • 花YOUNG洛阳城,心动不如行动! 牡丹,是四月的洛阳写给世界的情书。4月1日,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盛大启幕。国色天香的牡丹争奇斗艳,赏花踏青的游人呼朋引伴,洛阳城迎来了一年中最浪漫的季节,一场全民参与的欢乐庆典就此拉开了序幕。以“花Young洛阳城”为主题,洛阳聚焦青春活力与国潮文化,打造一场“传统与潮流共生、全民参与共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