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是四月的洛阳写给世界的情书。4月1日,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盛大启幕。国色天香的牡丹争奇斗艳,赏花踏青的游人呼朋引伴,洛阳城迎来了一年中最浪漫的季节,一场全民参与的欢乐庆典就此拉开了序幕。
以“花Young洛阳城”为主题,洛阳聚焦青春活力与国潮文化,打造一场“传统与潮流共生、全民参与共创”的牡丹盛宴。本届牡丹文化节开幕式以全新的线上形式与大家见面,突破传统,打造传统节庆+创意短片+沉浸观看+线上传播+文旅造势新样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为观众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通过多个有思想有内涵的精彩短片,多维度展现了“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盛况,深度解读了洛阳以花为媒,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的流量密码。

1、传承千年的文化盛会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始于隋代,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1983年,洛阳市政府牵头筹办了官方性质的赏花节会“洛阳牡丹花会”。2008年,“洛阳牡丹花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1月,经国务院、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从“洛阳牡丹花会”到“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最显著的变化是强调了活动的文化属性。文化,是厚重河南的根,也是古都洛阳的魂。《易传·系辞》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据传蕴含着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洛阳,即洛水之阳。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居天下之中、处九州腹地,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洛河一字排开,“五都荟洛”、世所罕见。

如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已成为洛阳人民不可或缺的盛大节日,同时也成为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春日暖阳中,争奇斗艳的牡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共赴这场春日之约,共同开启一场穿越历史时空的旅游体验。

2、塑造年轻潮流的文化符号
文创店、艺术商店、手工串珠店、花艺店、创意咖啡店……“小店经济”散落在洛阳的大街小巷,一家家小而美的店铺,不仅彰显着当代年轻人的审美情趣,而且释放着浓浓的城市烟火气。优秀的创意设计、高水平的制作团队、丰富的城市场景资源……在《四月书札》——牡丹市集篇里面,能够感受到洛阳新消费的旺盛活力。
悠久的历史给洛阳留下了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也为沉浸式文旅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创作素材。近年来,洛阳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发展,培育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新业态,推动“年轻化消费”。通过合理布局餐饮、购物、娱乐等商业形态,营造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更好地满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消费新模式让洛阳不断“圈粉”,也让众多消费者感叹古色古香的洛阳原来充满了消费新体验!


洛阳是传统的,这里不仅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更有国风国潮的时尚表达;洛阳是现代的,这里不仅演绎着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激情,而且诠释着《四月书札》的浪漫与柔情。
朱阁璀璨入画,罗衣锦绣如云,青砖黛瓦间,年轻人裙裾飘飘往来穿梭……近年来,在洛邑古城、应天门和龙门石窟等景区,身着汉服“打卡”的年轻人络绎不绝,洛阳的“汉服经济”火热出圈。

《汉服爆改大作战》带领游客从现代街头穿越至盛唐繁华,完成从“文化游客”到“历史角色”,再到“洛阳代言人”的身份跃迁。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也是一种血脉觉醒的文化共鸣。
人在城中、亦在景中,沉浸式旅游体验,更容易让人触摸城市灵魂,领略到旅游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精神满足。了解文化、体验文化,当“年轻”主动拥抱“传统”,留下的话题是“传承”。

3、让旅游产品更有温度和质感
牛肉汤、羊肉汤、豆腐汤……在洛阳,汤不仅是一道美食,更代表着一种文化、寄托着一种情感。作为一种鲜明的地方元素,美食包裹着乡愁,散发着乡韵——那是游子心中最醇厚的滋味,也是初来乍到者认识一个地方的绝佳视角。


《神都食韵》以游客视角展开“寻味洛阳美食”的旅程,通过洛阳“饕餮交响乐”为叙事主线,串联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沉淀、美食文化与市井烟火气。以美食串联美景,用“舌尖”牵引“脚尖”,在文化的加持与赋能之下,“美食+文旅”带领大家共赴视觉和味觉的双重盛宴。
出门在外,必不可少的非“住”莫属。在四月,每个到洛阳旅游的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找房。民宿在洛阳是一种生活方式,温馨的、热闹的、惬意的、浪漫的、个性的……形形色色的民宿,不仅扮靓了城市,而且也给外地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
视频《宿说洛阳》民宿篇以“第一视角体验”为叙事主线,通过快节奏转场呈现游客在洛阳遇见不同民宿的惊喜感,利用碎片化场景全方位展示了游客真实的住宿体验。身处个性张扬的时代,公众出游方式千差万别,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出行方式,住宿才是旅行真正的起点。

4、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
牡丹美艳可贵,富丽堂皇,自古被称为花王。唐代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诗句正是东都洛阳牡丹品赏习俗的生动写照。

牡丹栽培源于河洛,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作为牡丹栽培中心之一,洛阳在唐宋时期已具备系统的栽花技艺,形成赏花习俗及与牡丹有关的诗词、书画、传说、服饰等,并由此衍生出洛阳牡丹文化,洛阳牡丹花会成为集赏花、贸易、文化为一体的盛大节会。
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详细描述了洛阳人对于牡丹的喜爱:“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帟,笙歌之声相闻。”

一花盛开,全城涌动。在洛阳最美的季节,赏花,赏的不仅仅是牡丹,同时还有姹紫嫣红的牡丹背后火热的生活,从迷人的烟火气中领略一个城市的气质和灵魂。创意视频《洛阳四月花如锦》通过沉浸式手法充分展现了洛阳的烟火气、历史文化、非遗技艺、现代生活以及牡丹的多样魅力,传递出洛阳作为“牡丹之都”的浪漫与热情。这便是四月,洛阳最浪漫的情书。
随着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正式开幕,在一个与“开”有关的季节,《花YOUNG洛阳城》链接出一座城的热情。随着一声“开锅”,厨师端出了精心准备的佳肴;随着一声“开工”,园丁们辛勤养护着牡丹;随着一声“开车”,高铁从城市穿行而过;随着一声“开灯”,牡丹缓缓绽放,光芒倾泻而下……
花开时节,漫步在姹紫嫣红的洛阳城内,映入眼帘的是无边美景,扑面而来的是汉风唐韵。古城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叙事,游人的一颦一笑都绽放着盛世的华彩,这是身心愉悦的欢乐之旅,也是探幽访古的文化之行。

5、洛阳花开待客来
彰显个性的新文旅时代,文化特征日益超越单个景区,成为最引人入胜的城市旅游资源。越来越多人不再满足于跟着导游“打卡”“集邮”,人们更愿意探寻个性化旅游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城市气质,深入了解那一方水土一方人。


每座城市都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市井百态,各种城市元素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城市特有的文化品位。靠创意取胜的文旅新时代,洛阳正在以一种更加开阔的视野打造城市整体IP——以文化赋能城市内涵,用文化讲好城市故事,从而激发文旅融合的内生动力,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在城市与游客双向奔赴的过程中,城市文化软实力,其实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时间为4月1日至15日,赏花期为4月1日至30日。近年来,洛阳与河南卫视牵手,创作了《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等一批出圈出彩的线上佳作。以年轻人喜爱的国风、潮玩、松弛感、跨界互动等作为核心载体,“花YOUNG洛阳城”的文化盛宴,将使千年牡丹绽放出超越时空的文化魅力,书写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花已盛开,静待君来
来呀
四月的洛阳
邀您共赴一场春日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