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高秀春) 近日,一场跨区域的思政教育活动在广西梧州市拉开序幕。由广西教育研究院主办、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八桂大讲堂·教研之春”第四十七场主题教研暨全区中小学思政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活动在梧州举办。来自广东深圳、四川成都及广西14个地市的320名思政教育专家、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围绕“有组织教研:以高品质教研助推育人方式变革”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启三地协同创新的思政教育新篇章。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次活动通过专题讲座、课例研修、评课交流等形式,构建起“理论引领—实践探索—经验共享”的立体化研训平台。开幕式上,广西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龙提出“纵向衔接课程体系、横向融通协同机制、发展性评价体系”三大实践路径,为思政教育落地提供了解决方案。
活动中,梧州市的“八桂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深圳市的议题式教学方式、成都市的项目式学习经验,为思政课教学转型提供了样本。梧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剑彪说:“这些经验为如何上好思政课提供了参考。”
在课例展示环节,三地大中小学教师聚焦“文化传承”这一主题,以“目标螺旋上升、内容梯度衔接”为核心展示七节示范课,充分展现不同学段思政课的育人特色与创新路径。
与会专家对展示课给予高度评价。梧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唐景成认为,“各学段教学目标递进、内容衔接有层次、方式方法多样:小学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兴趣,中学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能力,大学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思维”。深圳市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范竹发称“初中思政课‘有根’‘有魂’‘有情’‘有趣’,注重学科实践、深化体验,为学生打牢了思想基础”。成都市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屈勇指出,“小学两节课在资源开发、内容组织、教学形式等方面各具特色,小学思政教育应在认知奠基、行为引导、情感唤醒上着力”。
本次跨区域教研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具体行动。正如广西教育研究院思政教研员黄云振在总结中提到,“三地通过破壁、筑基、共生,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介绍,梧州市将以此活动为契机,整合本土素材、完善育人链条,推动思政课从单向灌输向多维互动、从知识传递向价值塑造转变。下一步,梧州市将继续加强与广东、四川等地的教研合作,打造更多特色思政教育品牌,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中国教师报》2025年04月30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