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暖心提醒,音乐相伴更有感觉~
赵忻怡
本期推介电影:《女人,四十》
《女人,四十》是中国香港导演许鞍华的经典作品,于1995年上映。该片的主人公是一名中年职业女性阿娥。她是精明干练的业务主任,但因为电脑浪潮袭来,突然面临工作中的危机。她是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但因公公患上老年痴呆,“上有老下有小”的挑战更加严峻。这部影片虽然拍摄于近30年前,但其反映出的一系列问题,在今天依然引人深思。
老年痴呆是慢性或进行性大脑结构器质性损害引起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电影中,导演通过写实镜头展现了该疾病典型症状的表现:如刚吃过饭就忘了,又继续找吃的;认不出儿子和女儿,面对妻子的去世没有任何伤心的反应;晚上突然醒来且特别兴奋,影响邻居休息……
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护给家庭带来严峻挑战。在我国,家人多是老年人的主要照护者。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相关研究揭示,照护者群体自身健康也需要受到关注,一系列关于照护者压力的研究陆续开启。几十年来,大量国内外研究发现,照护是一种需长期承受压力的体验,可能会给家庭照护者的身心健康状况带来负面影响,包括抑郁程度增加、睡眠质量下降、自评健康更差等。
在《女人,四十》中,阿娥的婆婆因病突然去世,小姑远嫁,小叔一家逃避照顾父亲的责任。再加之,连老伴和亲生儿女都不认识的公公只认识阿娥,这让原本就孝顺善良的阿娥难逃其责。于是,阿娥尽力照顾不断出现突发状况的公公,像对待孩子一样包容他。
但与此同时,人到中年的阿娥在职场上也遭遇了“中年危机”。原本深受重用的她,却因为擅长电脑且年轻漂亮的新员工的到来,丧失了原本在公司的重要性。于是,热爱工作、热爱家庭的阿娥不得不同时应对来自家庭内外的双重“夹击”。
《女人,四十》关注女性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阿娥的遭遇很大程度上也是很多女性家庭照护者的写照。传统的性别角色通常为“男主外、女主内”,即照护家庭是女性的责任,而男性则多被赋予社会化价值。但事实上,当代女性的职业属性并不弱于男性,这导致她们面临着家庭、工作间的莫大冲突。
电影中有一个情节:阿娥从养老院带回公公,他们经过树林时,树上的花突然抖落,呼应电影的英文标题“summer snow(夏日里的雪)”。此时,公公开心得像孩子一样跳了起来。阿娥在旁边看着他,露出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宠溺的笑容。这个镜头下的阿娥,那么温暖和美好。
这部电影用反戏剧性的叙述模式,自然而细腻地呈现了一位作为老年痴呆患者主要家庭照护者的中年职业女性的生活,表达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在电影上映后近30年的今天,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失能失智老人规模增加。加之家庭结构小型化、人口流动频繁、女性就业率提高等因素,家庭照护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然而现实中,依然有很多像阿娥这样温暖和美好的女性,坚韧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艰辛和无奈。
照护者也需要被照顾。目前,上海、北京等城市的一些社区开展了喘息服务试点,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替代照护服务,缓解家庭照护者的身心压力。享受喘息服务的家庭可将失能失智老人送到社区进行日间或过夜托养,也可将他们送到养老机构短期托养,或由专业机构的照护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发展喘息服务,健全照护者支持政策,是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缓解家庭照护压力的有效举措,也是未来社会的迫切需求。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3Q7REDNE】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