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服务型制造成产业升级新引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6:09:00    

4月7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测试智能工业机器人。方东旭摄(中经视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在全球产业格局变革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服务型制造正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多地立足区域特色,通过生态协同、政策创新、数字赋能等差异化路径,探索出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多元发展模式。

重构价值链条

在坐落于深圳前海桂湾河畔的旭化成公司深圳共创中心内,公司工程师正与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团队围绕声学算法展开深度合作。

“通过算法优化,我们可以帮助客户提升车内免提通话的体验,增加驾驶舒适度。”旭化成华南地区区域总监、深圳共创中心负责人张北平说。这个打破传统供应链边界的创新平台,两年间促成90家企业、超500人次的跨界合作。

在开放生态下,推动前沿技术交叉创新、多种手段聚能增效、多源信息融合共享、多部门跨业务协作……旭化成深圳共创中心的生动实践,打破了传统供应链边界,已成为广东推动制造业转型的典型样本。

青岛聚焦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节能环保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和其他创新方式相结合的服务型制造“9+X”模式,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入选“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青岛工信局产业政策处处长张晓以青岛海尔集团举例,海尔“生态品牌战略”开创了服务化转型协同的另一种模式。

“一方面,海尔通过打造生活场景的物联网生态品牌,持续涌现物联网新物种,实现了从价格交易转型为价值交互;另一方面,海尔通过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充分挖掘用户需求,持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实现了从‘做产品生命周期’到‘做用户体验周期’的服务型制造转型。”张晓说。

数智化是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关键抓手。江西通过构建“链主企业+公共平台”的产业生态,推动12条重点产业链数智化转型。

江西盛泰精密光学有限公司通过建设5G智能工厂,整合AGV物流、智能检测等系统,将摄像头模组日产能提升至20万颗。该公司设备工程师袁龙介绍,原材料经过芯片封装、金线焊接、自动对焦、外观检查等60多道生产工序后,才能制造成一个摄像头模组。该公司先后建设5G智能工厂、5G+AGV智慧物流、5G+AOI智能视觉识别检测等项目,形成了产业“大脑”,产品的良品率和生产效率均得到大幅提升。

完善保障体系

政策创新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关键支撑。青岛的创新实践颇具代表性:一方面,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国家示范企业给予重奖;另一方面,成立全国首个城市级服务型制造联盟,目前成员已达118家。

“我们通过政策组合拳,推动企业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青岛市工信局局长刘大川说。

截至目前,青岛累计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26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培育省级40家、市级37家。

广东构建了系统的政策体系,大力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互促互强,打造优势产业链条、产业集群、融合示范载体和产业生态圈。

在省级层面出台《关于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推动制造业与科技服务、设计服务、质量服务、技术服务等融合,加快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推动制造业从单纯以制造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鼓励制造业企业或服务型企业面向工业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绿色制造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等方向,提供特色化、专业化、高效化的增值服务。到2027年,累计培育1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

以广州为例,在积极完善政策环境、强化示范引领和平台赋能的基础上,广州健全服务型制造发展生态,支持企业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务,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产业园区与生产服务业处负责人介绍,广州累计培育22家国家级、74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单位,广汽、欧派、比音勒芬等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均达到30%以上。

江西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三级培育机制,将示范创建纳入政绩考核,并设立专项奖励资金。这些政策组合拳有效激发了企业转型动力,推动制造业从单一产品向“产品+服务”转变。

目前,江西累计认定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11家,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3家,形成政策引导与企业转型的良性循环。

“我们强化政策举措,加快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将培育库作为省级和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单位培育的重要载体,明确入库流程和标准,实施分类建库,动态管理,并推动市县区建立培育库,打造省市县三级联动体系。”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产业政策处处长李静说。

推动创新发展

数字化转型正深刻重塑制造型服务发展路径。

旭化成开发的声学算法方案颇具代表性。“针对新能源汽车‘座舱娱乐化’需求,我们开发出适配杜比全景声的解决方案。”张北平介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声学系统正在被复制并输出到日本总部,成为当地市场的“超规格”标准。

江西聚集转型共性需求,强化技术支撑。积极借“外脑”、引“外智”,与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和服务型制造研究院合作,为企业和当地政府提供服务型制造诊断咨询,剖析服务型制造发展共性问题,探索发展路径,解决发展问题,为服务型制造发展聚智赋能。

同时,围绕重点产业链,以服务型制造为牵引,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多链协同,构建“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领军人才”集聚共生的发展平台,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据悉,江西围绕全省12条重点产业链和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县级行政区和国家级开发区,整合区域产业资源,构建以服务型制造业企业为节点的区域产业集群合作网络,创建一批功能特色鲜明的服务型制造高地,探索服务型制造发展路径,建设了一批“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平台,“一链一场景”分类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数智化改造。

青岛双星的“胎联网”模式展现了数字技术的整合能力。通过数字化柔性制造和智能服务体系,双星实现了轮胎全生命周期管理。

“创新服务型制造新模式的核心,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与用户的直接联系,更好地聆听用户声音,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张军华说。

张晓表示,目前,青岛有不少制造业企业正在将服务化转型纳入整体战略规划,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商向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服务提供商转变,如附加服务模式、整体解决方案模式或完全服务提供商模式。

“未来,青岛将进一步深化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出台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坚持应用牵引、系统布局、重点突破,强化关键技术支撑,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加速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助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刘大川说。(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 喻 剑 刘 兴)

相关文章

  • 以全栈AI共绘算网新生态!拓维信息及旗下湘江鲲鹏亮相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 4月10日至11日,以“由云向智,共绘算网新生态”为主题的2025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作为国内最早深耕运营商业务的IT科技企业,拓维信息及旗下湘江鲲鹏携全栈AI创新产品、解决方案及应用成果精彩亮相。拓维信息运营商行业总经理欧阳晓强受邀参会并接受央媒专访,拓维信息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总监
  • 瞭望 | 中国企业出海深耕 中国企业不仅通过跨境电商和文化产品,花式出海,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还通过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提升了整体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人才储备不足、企业国际化管理能力不够、合规经营意识缺乏、投资保护主义影响……出海企业还需迈过多道难关。为此,各地出台系列措施,加强风险防控和权益保
  • 襄州张湾社区:优化营商环境,确保辖区安全生产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李敏)为推进辖区企业、商户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辖区营商环境,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辖区安全生产。4月14日,张湾社区联合张湾街道执法中心,走访辖区内企业,发放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单,耐心细致讲解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社区还对企业现场进行了细致检查,重点查看了消防设施
  • 多家流通渠道企业发声支持 外贸企业探索内销路径 央广网北京4月14日消息(记者 邵蓝洁)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一些出口企业积极调头向国内,寻找新的增长方式。据统计,近一周时间里有十多家大型流通渠道企业、六大进出口商会、八家行业协会持续发声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内销渠道。专家表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需要生产企业、流通渠道和相关政府在产品研发、交易制度、鼓励政
  • 长三角地区2025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举行 中工网讯 4月13日,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千行万业系列招聘会”春季专场暨长三角地区2025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本次招聘会以“才聚长三角,共促一体化”为主题,汇聚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企业岗位资源,来自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金融科
  • 从代理商“变身”为光通信线缆“小巨人” 解开这家粤企瞄准AI市场的“密码” 【开栏语】“数智先锋”新程,深调研启新篇。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正以数字化转型驱动产业升级,重塑区域经济新优势。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生产力的重塑与商业模式的再造。从智能制造到智慧服务,从数据驱动到创新驱动,大湾区企业正以数字化为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羊城
  • 无锡全天候政务服务“数字人矩阵”亮相 原题:人机协同打造“7×24不打烊”政府无锡首批政务服务“数字人”亮相“了解投资创业适配政策?找我!”“办理企业登记注册?找我!”“获取City Walk最佳攻略?找我!”“规划宝贝入学最优路径?找我!”……4月11日,随着此起彼伏的应答声,无锡全天候政务服务“数字人矩阵”正式亮相。无锡锡企服务平台
  • 香江观澜:“引凤筑巢”后,香港着力助重点企业“展翅高飞” 中新社香港4月13日电 题:“引凤筑巢”后,香港着力助重点企业“展翅高飞”中新社记者 香卢平4月8日,香港引进的第四批共18家重点企业签约,加上早前引进的66家重点企业,它们在未来数年会在香港投资约500亿港元,创造逾2万个就业机会。长期以来,香港经济以金融、贸易、物流为支柱。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