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当非遗节日遇见“舌尖”上的非遗 咬一口“春天 ”这个滋味鲁迅林语堂都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0:14:00    

草长莺飞,春和景明。咬一口“春天”,踏一方青草。

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厦门,薄饼(又叫“润饼”)这一备受当地人喜爱的美食,其制作技艺于2017年荣登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当非遗节日遇见“舌尖”上的非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二者相遇,是时间与味蕾的对话,更是传统与生活的交融。近日,导报记者采访薄饼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庄秋铭和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黄锡源,深入了解这两种非遗的内涵与关联,揭秘薄饼在清明节这一特殊节日那些鲜为人知的趣事,以及古代闽南人怎么过清明节。

薄饼究竟有多好吃?“春到人间一卷之”

这是一口“春天的味道”,不仅闽南人喜爱,就连文学大师都爱。

鲁迅曾在日记里写道:“三十一日晴。午,周弁民招食薄饼,同坐有欧君、矛尘及各夫人。”

鲁迅的好友林语堂,是地道的闽南人,尤爱薄饼。其次女林太乙曾在她的书中感叹道:“在厦门的烹饪中,没有什么比薄饼好吃的了……”时至今日,台北阳明山麓的林语堂故居,每到春天仍要举办一次“润饼文化节”。

薄饼究竟有多好吃?能让清代诗人林兰痴把这一美食说得很豪迈——“春到人间一卷之”。

海蛎、豆干、胡萝卜、三层肉、荷兰豆、花菜、高丽菜……新鲜各色物料切丝、切碎,下锅翻炒,混在一起拌成菜烩。清明节前的海蛎,肥美不腥;捞起一团柔软的湿面团,往平底板上一抹,转一圈后,顺势一压一拉,一张圆如满月、色白薄韧的薄饼皮就烙成了;薄饼皮上一层炸海苔,沥干春卷菜里的汤汁,铲上一勺,来点花生酥,再抹一勺秘制酱,左右一收,将所有的物料尽数包起。送入口中,甜咸鲜香!

配料

这口“春天的味道”,庄秋铭再熟悉不过了,那是母亲吴招治的手艺。

薄饼制作技艺,2009年被列入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吴招治就是薄饼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薄饼备受欢迎 年年清明“爆单”

“不舍得老人家辛苦经营起来的品牌无人传承。”5年前,庄秋铭回到母亲吴招治的店里帮忙。曾经教过钢琴的她,被打趣“用弹钢琴的手擦薄饼”。她传承了母亲的技艺,成为薄饼制作技艺区级(厦门同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如今经营着故宫路上的小店。

庄秋铭从小就坐在父母身边看他们擦薄饼皮、包薄饼,上初中时突然想自己上手试试,一抓、一甩、一抹,炉子上便形成了一层饼皮。

但做薄饼和开店是两码事。2021年,庄秋铭在岛内开了第一家店。为保证母亲传授的正宗口味,她尝试从同安运送原材料,不承想配送率先遇到问题。“十多种配菜,有生有熟,运输过程很难保证每一样食材的口味不受影响。”庄秋铭说,“比如炒制的油饭,放到下午就会变坨。配送行不通那就现场炒制,就是为了遵循传统技法不变味。”

次年的清明节,令庄秋铭印象深刻。在同安,二月初二、三月初三吃薄饼是习俗,但在厦门岛内,本地人习惯在清明节吃薄饼。庄秋铭记得,那年清明,门店涌进了大批客人,外卖平台也一单接一单。看着十几号外卖骑手在店门口等待取餐,而自己按照往常销售情况准备的食材远远不够,她第一次感到焦头烂额。

“外卖平台‘爆单’,最后不得不关掉,先保证已经接的单。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说学校布置了作业,要记录清明节吃薄饼这一习俗,我才知道薄饼是岛内市民清明节必不可少的一样美食。”庄秋铭说,此后每年清明节,前来买薄饼的客人都络绎不绝。

在非遗传承上,庄秋铭和母亲始终坚持培养下一代,每年参加“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手把手教孩子们擦薄饼皮、卷薄饼等。在她看来,薄饼不仅是美食,更是文化传承,必须让孩子们知晓。

厦门人吃薄饼 已有400多年历史

关于薄饼,闽南人并不陌生。几乎每个闽南人都爱吃薄饼。一卷饼皮、一锅菜、一桌配料,变化出千家万户不同风味。“吴招治薄饼”与其他地区的薄饼不同,除了相似的菜料搭配外,还特别加入了用糯米、虾仁、香菇炒香后加入骨头汤焖煮而成的“油饭”。好的薄饼皮、油饭、10多样薄饼菜,才能做出正宗的好薄饼。

吴招治被唤作“薄饼嫂”,6岁就接触薄饼技艺。从1997年开简易薄饼店,到2000年搬到同安银湖中路现址,再到女儿岛内新开的店,时代变迁,吴招治仍在守护着这份传统而又独特的“家乡味”。

薄饼历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而厦门人吃薄饼,始于明朝,已有400多年历史。《同安县志》记载其“俗传为蔡复一夫人所制”。相传,薄饼系明朝五省巡按、同安人蔡复一的夫人李氏为助夫而创。蔡复一勤于政务,常废寝忘食,李氏担心丈夫健康,想出一办法:把面粉做成一张薄薄的面皮,再包上各种菜烩,置于丈夫案头,让他边吃边办公,一举两得。这道菜便被称为“婆饼”。厦门话“婆”“薄”同音,便又被称为“薄饼”。李氏做薄饼助夫的故事传为美谈,薄饼的做法为民间广为效仿,延传至今。

吃薄饼、清明粿或源自古代寒食节

吃薄饼的时节,大多在春节、清明节、农历二月初二和三月初三等节日,其中又以清明节尤为普遍。“大多数闽南人在清明都有吃‘薄饼’的习惯,这种风俗是古代寒食节不可生火炊事的规矩遗留下来的。”黄锡源介绍,唐代以前没有清明节,后寒食节和上巳节融合成为了清明节,也就保留了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的节俗。

除了薄饼,闽南人还有吃清明粿的习俗。清明粿最初也是寒食节的食俗,后因清明节与寒食节的发展,清明节被赋予了吃清明粿的习俗。历史上东晋后由北方迁徙至今江浙沪闽一带的移民,因沿海气候湿热,出现水土不服和痢疾,清明粿以艾草或鼠鞠草和米粉作为原料,目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清明粿就成为这些地区的传统小吃,一般在清明前后制作食用。

“在以前,清明粿是祭祖的一种‘祭品’,只有在清明节前后家家户户才会做一次。到后来,厦门地区吃清明粿的习俗少见了,泉州地区仍有保留。现在更常见的是把这种小吃当成春天的时令点心食用,类似大家熟悉的青团。”黄锡源说,用艾草制作的清明粿散发着独特的清香,这也是春天独有的味道,饱含着远离故土的游子们淡淡的乡愁和甜甜的回忆。

清明过节古今异同

古代闽南人过清明

踏青采新麦簪之

清明节主要活动是扫墓祭祖和祭奠已故先贤。闽南、台湾本岛及金门等地有俗语说“清明不回家无祖”,远赴外地的人一般都要赶回家过节、扫墓。清明节前后十天是民间扫墓祭祖的日子,扫墓起源于秦代。《厦门志》记载:“清明,各祭其先。前后十日。墓祭挂纸帛于墓上。妇人亦出郊展墓踏青,采新麦簪之。”

除了禁火、扫墓,古人过清明,比我们印象中要欢乐许多。宋时已然形成清明扫墓踏青兼赏乐、舒放身心的节俗,一连三天,还有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民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防止清明节寒食冷餐伤身,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王羲之在《兰亭序》里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修禊就是上巳节的习俗,古俗称之为‘祓禊’,指的是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后来文人饮酒赋诗的集会也叫修禊,春日踏青有‘春禊’,秋日秋高气爽就有‘秋禊’。”黄锡源介绍,踏青春游早在春秋战国已成为习俗,在唐代,宫廷和民间掀起春游的热潮。尤其三月初三上巳节,有“女儿节”之称,妇女们身着盛装、相约踏青、骑马郊游,还会玩一种“斗花草”的游戏,比谁戴插的奇花多。杜甫的《丽人行》描述的正是这样的场面:“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可见,清明踏青吸纳了上巳节的精髓。

古人也踢足球,那时叫蹴鞠,在唐、宋年间的清明节深受喜爱。从文人墨客描述清明节的诗词中,不难窥探出蹴鞠的身影。杜甫《清明》诗云:“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也描绘了当时人们清明蹴鞠的技艺:“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宋代陆游在《春晚感事》中感慨:“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

古人还荡秋千、放风筝。相传荡秋千可以祛除百病,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越美好;放风筝可以放走秽气,消灾解难。风筝古时称“纸鸢”“鹞纸”,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木鸢”。随着唐朝造纸业的发达,民间用纸来裱糊风筝已经很普遍。最迟在宋代,已流行在清明时节放风筝。

“冲锋衣青年”涌向山野、年轻人来场“市集walk”

“旅张力”爆表 厦门成“香饽饽”

现代都市人过清明,除了纪念先人的传统习俗,也很好地延续了古人的习俗——踏青。

最美人间四月天,都市人春日集体触发的“生命力复苏仪式”——高铁载着“冲锋衣青年”涌向山野,帐篷支起时蒸腾的咖啡香气与青团糯香交织、骑行队伍掠过金色油菜花田……“旅张力”爆发,重新校准生活的温度和重量。

携程近日发布的2025年清明假期出游预测,预订清明假期周边游的订单量环比增长136%,赏花、登山等踏青项目受青睐,赏花游预订量环比增长55%。

“清明这个假期,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法定小长假,加上不用调休,可以好好地给心情放个假,来一场精神SPA了。”白小姐是一位新手宝妈,她告诉导报记者,趁着清明假期,全家打算去黄山走一趟,感受一下山色和花韵的美好。

导报记者调查获悉,和白小姐一样,不少都市旅客将目光投向了大自然治愈场,西藏林芝和安徽黄山整体订单量都有同比50%的增幅;年轻人则选择在春日假期里来一次“市集walk”,苏州、重庆、西安等地标搜索量实现环比增长超五成。

人们向往对自然的丈量、对市井的触摸,让厦门成了清明假日的“香饽饽”。携程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厦门机票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10%,厦门人最爱去上海、福州、北京、泉州和哈尔滨,而外地人来厦门,则最青睐厦门园林植物园、双子塔、鼓浪屿、胡里山炮台和五缘湾游艇码头。

不过,由于出行性价比不同,截至目前各地清明假期的机票、酒店价格趋势不一。像乌鲁木齐、张家港等地酒店均价较去年同期有三成以上降幅,九寨沟、厦门、淄博等地酒店价格也尚处低位,较去年有10%以上降幅,曼谷、香港、新加坡等地机票价格同比均有近一成的下降。

来源:海峡导报

相关文章

  • 爱上海|黄龄、徐祥沪语清唱《清明雨上》 黄龄与徐祥以沪语清唱演绎《清明雨上》,二人声线交织,如细雨拂过青石巷,将歌词融入吴侬软语的婉转韵律中。编辑: 祝闻豪责编: 刘佳
  • 文明祭祀 平安清明 清明节前夕,为全面落实省、市安全防范工作部署,东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提前谋划、科学布局,顺利完成祭祀桶安置工作,全力营造安全、文明、环保的节日环境。废旧利用促节能,精准布点惠民生中心以节能降耗为导向,创新采用"旧桶改造+定点投放"模式,共设置祭祀桶300余个,其中利用废旧垃圾桶
  • 天佑德酒:6000 万购中信证券理财 效率提升 【天佑德酒以 6000 万元自有资金购买中信证券理财产品】4 月 2 日,天佑德酒(002646)以自有资金 6000 万元购买中信证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本增益系列 4809 期收益凭证”理财产品。4 月 3 日,天佑德酒公告了这一消息。公司此次购买是基于经营发展和财务状况,在保障日常运营资金
  • 萌娃们化身“小神农”,“艾”​上传统味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沈小丹 王洁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一场充满童趣与文化底蕴的清明探索之旅在杭州市钱塘区河庄幼儿园悄然展开。河幼萌娃们化身“小神农”,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开启了“艾草的奇妙之旅”,用五感体验解锁清明时节的自然密码。 活动现场活动现场活动现场活动现场活动现场活动现场孩子们走进壮
  •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佳县税务局开展清明节主题党日活动 春风抚松柏,清明祭忠魂。清明节前夕,为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4月2日,佳县税务局党支部党员代表前往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在佳县烈士陵园进行。庄严的仪式在一片肃穆中拉开帷幕,全体成员在烈士陵园广场前整理队形后,有序前往祭奠广场。站在烈士纪
  • 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小学开展清明节祭扫活动 鲁网4月3日讯清明将至,翠柏凝春。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2025年4月2日,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小学的全体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身着整齐的校服,胸佩鲜艳的红领巾,怀揣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徒步前往渊子崖革命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随着庄严的乐声响起,少先队员们抬着花圈,步伐坚定地走向烈士纪
  • 清明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7.6亿人次 交通运输部预计,清明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7.6亿人次。今天24点开始,七座及七座以下小客车将免费通行全国高速公路。清明假期,旅客探亲祭祖、踏青旅游等出行需求旺盛。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845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690万人次,4月4日为客流最高峰日。从铁路12306售票系统火车票预售情况来
  • 清明节将至 西安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发布提示→ 清明节将至,踏青访友、祭祀扫墓等迎来高峰期 。4月2日起,西安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联合西安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清明节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文明祭扫、理性消费、安全就餐、文明出游。文明祭扫,理性消费。选购祭祀用品时,应到资质齐全和明码标价的正规商店购买,拒绝购买过度包装、“天价”祭祀商品,警惕“祈福”“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