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心语——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前言
此句偈语,出自金刚经第十八品“一体同观分”。
白话过来,大意是:我可以知晓所有众生的所思所想。为什么?因为从更高的层次来看,宇宙中并无“心”这个东西,它只不过是世人给那个神奇的所在取了一个“心”的名字而已。那么我是因何凭借这个理论知晓众生的所思所想呢?须菩提,因为世上本来就没有永恒的东西,而人心却总在试图寻找永恒,这就是我可以悉知众生之心的原因。
此句偈语,后人多有解读,唯曾国藩解读最为著名,他说:物来顺应,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窃以为,这是最接近如来说法的感悟。
而这,也是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的原理。
解析其意
都说人心所向。
人心向哪?
向利,向欲。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咎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说的就是人心,也就是人性源头。
此等人性,所谓向善还是向恶,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司马迁在《史记. 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故,难以仅凭善恶视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爱财,利欲熏心。
殊知,此心为欲,并非指理,故此心非彼心。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从字面上来看,似乎印证了金刚经言空的表相。
然而,若是单纯把其视作对空的论证,那么就是不解其义,是在谤弗,是以身见弗,以相解弗。
何以故?
金刚经,粗看似在言空,然而经文所指之“空”,实非人心所解之空,此空非彼“空”,乃是“以空见性,以虚务实”。
用经中语调来说,空者,实为非空,是名为空。
而从人心惯性思维来看,空,即是无。
然而,从禅宗来讲,空,并不等于无,而是指“不空”,虚而不空!
就如我们看到一朵花,如来说它是空。空在何处?空在它是因缘和合而成,空在它是若干原子的排列,空在它有朝一日灰飞烟灭;说它是不空,是因为它有形有相,有色有香,视之有物,嗅之芬芳。
由此,何为空?何为相?
用现代语表达,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是同根,相煎何急!
关于修行
世人修行的概念,由来已久。
或因人生不如意,或因看破红尘,或因寻求一方净土…
在这个充满焦虑、压力、迷茫、不知所措的时代,修行显得格外重要。
似乎,它成了现代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可行方式。
修行,很神秘吗?
非也!
修行,很深奥吗?
非也!
修行,很困难吗?
非也!
所谓修行,不过是一种改变、一种选择,一个从习惯性生活、习惯性思考方式中改变的主动意识。
即——一念之间!
这一念的转变并不难,难得是这一念从此代替曾经的万念。这个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这句偈语,完全可以当成修行的心法,将其运用在你试图改变的各种情况中。
就像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牢记在心一样,如果你的所言所行皆都以此为基础,便是一种修行。
同样的,把这句偈语当成修行心法的妙处也在于此。
何为不可得
何之将其视作修行的心法?
以人心为基础,生命、人生所在何处?
唯过去、现在、未来。
然,又说过去、现在、未来皆不可得,此心何住?
过不了这个槛,修行便是无的放矢。
皆说经义不可思议,因果亦不可思议。然,不可思议并非不能思议,待能思议,亦解不可思议之义,便是开悟。
世人皆想悟道,却总是悟道无门。
老子早在《道德经》有云:反者,道之动!
人心将生命和人生寄托于过去、现在、未来,那么反之就是道的形态。
什么是反者?
过去、现在、未来之心,皆不可得!
为什么这样说?
过去可曾回来?现在能否留住?未来岂是注定?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修行,最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譬如对“反者”的运用,人心既然寄托于过去、现在、未来,那么此刻我能无视过去、现在、未来,我就算得道开悟了吗?
非也!
实相者,即是非相,取名实相;所说不可得,即是可得,取名不可得。
王阳明说:汝未来看此花时,汝花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
虽说“凡所有相皆为虚妄”,然,此相之虚仅是相对,从感触受而言,它们实而不虚。
因此,相信“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并不是为了证明将生命与人生寄托于过去、现在、未来有多么荒谬,而是破除因将生命与人生寄托于过去、现在、未来而在心中生起的执念!
因为终究是一场空,所以还有什么不能放下;因为终究是一场空,所以还有什么不值得珍惜?
皆可放下,皆须珍惜!
此心不可得,心应何住
过去不再来,未来尚未至。
唯有现在可思量。
如何思量?
现在虽亦不可住,过去必要历经现在才能重现;未来虽尚未至,必要历经现在才能到来。现在者,虽亦将逝去,此刻尚能触摸,其显身处,即是生命真正之所在,诸悟者所言:活在当下!
当下者,实无当下,取名当下,故称“现在心不可得”!
那该怎么理解?
心住何处?住于当下!
应如何住?应无所住!
当下,是一个唯一的事实,却同样转瞬即逝;如此,再执于过去的懊悔、未来的担忧,意义何在?
现实应用
生死难舍。
生,非我所意 ;死,非我所愿。生死者,实无生死,是名生死。生无所住,死亦无所住,何以执念不放?当生则生,当死则死,生亦无恋,死亦无憾!
人生不如意。
可以理解,可以接受,毕竟,心中已然生起嗔痴;可以放下,可以释然,毕竟,终究带不走一丝一缕!
孩子不争气。
可以理解,可以接受,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可以欣赏,可以允许,毕竟,现在心不可得!
事业受挫。
可以理解,可以接受,毕竟,人有冲天之志,无运不能自通;马有千里之程,非骑不能自往!
遭受委屈。
可以理解,可以接受,毕竟,站在他的世界,他的观点一定是对的,非是非要争个你死我活,谁赢谁输?
菜根谭有云: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